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学军 《宁波通讯》2013,(14):74-77
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有种"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她生长在古老的楚王故里——云梦。那乡土味浓厚得掉渣,却是"闪电般如魔术"的艺术,这就是皮影戏。穿越三百年的时光,从清中叶时期流传盛行于湖北云梦的皮影戏,是中国的"皮影艺术之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享誉海内外。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起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  相似文献   

2.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3.
尹生香 《中国西部》2016,(10):38-45
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4.
大连工艺美术艺人发明贝雕画时,还没有"城市名片"这一说。现在回过头想想,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连贝雕就和大连足球一样,绝对称得上城市的名片。大连贝雕是大连本土的绝活,更是一门艺术。像庄河剪纸、复州皮影戏、复州东北大鼓、长海号子一样,是大连本土宝贵的文化遗产。贝雕艺术发端于大连。作为一个极具地方海洋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它在上世纪经历了30多年的辉煌期。最多时,大连有几  相似文献   

5.
苏航 《东北之窗》2012,(21):106-107
十八大闭幕之后,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携手大连渤海艺术研究院和视频英才网,特邀64岁的宋国超带着他的戏班子来到大连,在新保罗酒店一住十天。把他们的皮影戏全部录制下来。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皮影戏传承人在心底认定——  相似文献   

6.
巴家伟 《东北之窗》2014,(18):72-73
正大连工艺美术艺人发明贝雕画时,还没有"城市名片"这一说。现在回过头想想,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连贝雕就和大连足球一样,绝对称得上城市的名片。大连贝雕是大连本土的绝活,更是一门艺术。像庄河剪纸、复州皮影戏、复州东北大鼓、长海号子一样,是大连本土宝贵的文化遗产。贝雕艺术发端于大连。作为一个极具地方海洋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它在上世纪经历了30多年的辉煌期。最多时,大连有几十家贝雕企业。但现在,它沉寂了,沉寂得有些令人扼腕的可  相似文献   

7.
皮影艺术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无论是其传统的表达形式还是其优美的造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本文通过追溯皮影的历史、皮影人的制作艺术表现形式、皮影人物景物造形特征等,分析概括了皮影戏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陇东皮影、山西皮影、唐山皮影的不同特点。通过对皮影戏研究为文化的传承付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苏航 《东北之窗》2013,(1):68-69
大连的这个冬天特别冷,但是在逞些皮影艺人的心里,却揣着久久不退的睚意。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六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携手大连渤海艺术哥究院和视频英才网,特邀64岁的民间艺人宋国超带着他的戏班子来到大连,在新堡罗酒店一住十天,把他们的皮影戏代表居目录制下来。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非遗抢救行动。  相似文献   

9.
荆改勤 《魅力中国》2010,(25):342-342
在当今,二胡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因如此,它备受世人关注、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青睐,这些成就都是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的:二胡艺术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之神韵;音色柔美淳厚,表现力丰富,能雅能俗,能文能武;演奏技巧变化多端,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使二胡艺术走在各民族器乐发展之前列,这也得益于历代演奏家对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6,(5):43-43
美国《纽约时报》中国是地球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文化包含了世界上多种伟大的文化。各民族和各地区的传统艺术、服装、音乐和语言艺术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多样性。“中国艺术节”将推出中国一流的舞蹈家、音乐家、话剧演员、杂技演员和皮影戏艺人,他们的表演将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首度超过GDP,成为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这一年,中国居民理财意识觉醒,投资者账户超过1亿户;这一年,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年,新产品和新规则不断推出。在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期待,还有哪些事情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皮影戏发源于陕西、 山西、 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剧之一.与陕西、 甘肃一代的皮影高度约30~40厘米不同,每张腾冲皮影的高度基本都超过50厘米,大的甚至达到70~80厘米,因此腾冲皮影又有"大皮影"之称.与影视剧的"录播"相比,腾冲皮影戏并不依赖现成的剧本,而是需要大量的即兴发挥,完全是"现场直播",因此极为考验艺人的艺术功底,而且演出还是个透支体力的活,从这层角度看皮影演出又比拍影视剧难度更大些.腾冲未来皮影发展策略:正视传统艺术没落的现实,走产业化创新发展之路;抓住腾冲旅游发展机遇,实现皮影与旅游共生共进;加大腾冲皮影戏宣传推介,推动腾冲皮影"以点带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首度超过GDP,成为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IPO融资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居民理财意识觉醒,投资者账户总数超过1亿户;这一年,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迈出创新步伐,新产品和新规则不断推出。那么在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期待,还有哪些事情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王娜 《理论观察》2013,(12):95-97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古代风靡一时,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的立足之地也在逐步的缩小.本文通过对以动画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的分析,以川北地区的皮影戏为例,将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现代动画片相结合进行探讨,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为同类型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木偶戏、摊戏等)提供传承和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快讯》2013,(37):42-44
说到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是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其实,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公司整整比上海大众早了一年半。后者才是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6.
阎姝宏 《东北之窗》2010,(12):66-68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亟须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皮影戏起于汉代,清朝时已十分流行,经过改造创新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如河北乐亭皮影、唐山皮影、河南罗山皮影、山西皮影等,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皮影戏植根于民间,受各地风情、方言、习俗、审美观点等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尤其是皮影音乐,更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对当地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起到特殊的催化作用,辽南皮影音乐对与它同期存在或稍后于它而存在的辽宁地区其他音乐形式则产生了“温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产业经济特征来划分,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大致恰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说明日本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贸易阶段,是日本是先短暂开放而后锁国阶段;第二阶段是世界的工业发展阶段,英国工业革命比,美国,法国等国早了100年,比日本早了150年;第三阶段是世界的新产业革命阶段,第三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服务业阶段,二是纯知识产业阶段,日本在第三阶段的第二小阶段出现经济发展障碍,日本经济发展在这三个大阶段的不同遭遇的特征背后有着强烈的地理因素作用,掌握这一点,有助于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规律矣发展前景,特别是为解释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点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相似文献   

19.
望奎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早在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决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然而现在的皮影正受电影、电视、游戏等各种新视听的冲击,处境很尴尬,所以我们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保护它。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