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华 《魅力中国》2011,(1):259-259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是以体育和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必修课程。从学校教育全面育人的任务看,体育不能丢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进学生体质这个核心价值,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切实发挥社会化的作用。教育性和社会化的体现就包含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与落实。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体育与健康有机联系的方向转变,这种理念与构想能否真正得到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者一体育教师,在于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体育教师对自身扮演角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秀明 《魅力中国》2010,(8X):112-113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钟富发 《魅力中国》2010,(22):241-242
中职体育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终身健身为方向,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叶远键 《魅力中国》2013,(28):156-156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思想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科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下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不管是在体育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主体思想还趋之甚远,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就以目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帆 《魅力中国》2010,(25):210-210
农村体育要从农村教育抓起,农村体育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使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视体育中的健康教育,是21世纪体育课程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最合理的选择。健康教育与体育结合是必然的。抓好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关键性作用,健康教育也是解决高校学生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9.
王国峰 《魅力中国》2013,(10):287-28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教育界关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活动热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了改革体育教学方式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康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大家的运功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本文主要针对健康教学的意义在初中体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体育促进健康教学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莹莹 《魅力中国》2013,(11):281-281
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来达到强壮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一个教学过程。当前,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运动内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手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明璜 《魅力中国》2010,(7):177-177
体育科目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郑青锦 《魅力中国》2014,(9):233-234
现如今,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这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革对策,希望能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刘默 《魅力中国》2009,(3):116-116
课余体育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和多种方式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学科能力,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它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确立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应贯穿于高校体育全过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为国家培训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即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能以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李林月 《魅力中国》2011,(3):155-155
现代生活过程中,人类的室外运动大大减少,室内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过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们越来越不健康了?我认为这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人们为什么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兴趣,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人们没有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这是国家体育教育的失败。形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国家、家庭、学校对体育认识不够;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起学生足够的体育兴趣;三、体育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体育教育应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培训、考试制度、授课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考试方法和体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一定会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7.
任兴明 《魅力中国》2010,(18):153-153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时代的需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钱再临 《魅力中国》2010,(32):281-281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音乐自古就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为了增进健康。音乐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符为物质手段,体现着人的审美感受,凭借着多样的节奏传递美的和谐。我们将这种美妙的听觉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增强体育活动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对调节学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运动给学生带来的疲乏感和提高兴奋性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学海 《发展》2010,(9):143-143
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使人们体力活动减少。生理压力的增大,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确立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并使课内外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多维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