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其仁 《英才》2012,(1):80
美国不能持久,中国的出口目标市场就会有问题,我们依赖的外向型高速增长也会有问题。全球经济的不均衡,由来已久。从世界范围来看,冷战是一个相对均衡的格局,它把世界分成两大板块:一个是人均GDP以万美元计算、普通居民收入非常高的经济,主要是欧洲、美国;另一个板块是中国、印度,包括前苏联这些国家,其人均几  相似文献   

2.
陈霞 《数据》2008,(4):60-61
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到其他领域,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今年会减速运行甚至陷入衰退,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低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就说,人们常说“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都要感冒”,而这次美国经济恐怕要患上一场“持续肺炎”。他认为美国经济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也说“我认为美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相当痛苦和相对较长的衰退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们关心的是,美国经济衰退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先生表示,美国经济衰退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应当未雨绸缪。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也说,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市场依赖程度很大,美国经济衰退会使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美林公司前全球首席经济师唐纳德·斯特拉斯海姆更写文章表示,美国的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否认,美国经济衰退确实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程度并不会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和忧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8年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调整,比如经济增长、出口等指标有所下降,但这也正是实施宏观调控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不同意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得过于严峻。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速度增长应该不成问题。”樊纲表示,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永远没有波动,市场经济就是在波动中发展,世界经济也是从一轮一轮波动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日前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全年达到9%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由于总体需求不足,中国不可能出现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李扬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经济增长很好,但一些新的情况发生打破了预期。比如今年预期出口将转正,并对经济起到较强拉动作用,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打破了这个预期,另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没有那么快。  相似文献   

5.
过去10年,中国经济令人瞩目,平均增长超过10%,贫困大幅度被削减。中国的中产阶级预计在未来10年中会从现在的2.3亿人增长到6.3亿人。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概是美国或者欧盟经济体的一半之多。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抵抗性也是非常强的,也成为世界经济恢复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  相似文献   

6.
反思这次全球大危机的原因,经过研究发现是因为西方所谓主流经济理论存在系统性的错误。这个结论可能使人感到很吃惊:怎么全球经济学理论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前几天看到报道,英国的经济学家因此集体向英国女王道歉,其实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应该向美国人民道歉。由于经济学的问题引发了这场大危机.如果没有指导思想的错误,在经济理论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爆发如此深刻震惊全球的危机。为什么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存在系统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在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还很可能进一步减速,这对中国经济是考验也是机遇,经济适度减速有助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但是如果此时货币政策调整力度过大,就可能导致今年以来对经济结构调整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中两国经济走势向好令人思考。一是目前美国经济衰退似已见底;二是尽管美国经济见底,但美国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和应对,经济复苏速度可能缓慢;三是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回暖,源自于政府投资快速增长及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四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中作用争议较大,集中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企业》2004,(3):59-59
“2004年中国经济将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上,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和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成为中国经济成功越过关口的标志,也是中国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近日在“世界2004中国年会:预测与展望”会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吴敬琏说,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建设,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增长。由于中国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缺陷,效率低下远远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就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除原有的“三农”等深层次…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的次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不可能改变中国阶段性特征,不可能阻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步伐,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2009年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要坚定不移地放到扩大内需上  相似文献   

11.
我理解的GDP     
在中国,GDP不被正面理解,反而是如同兴起的风浪,波涛汹涌,似有冲毁堤坝淹没良田之势,这可能也是世界少有的一个特例.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一时被大家关注,来自国内的,还有来自国外的,多数不理解中国的GDP,认为高估或存在较大的水分,GDP数据质量引起很大的置疑.现实中关于GDP的讨论,中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没有人怀疑GDP,更多的人是赞扬GDP给社会和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因为美国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人们治理大危机的选择和厚爱才诞生了GDP,70多年,正是GDP的科学量化及分析,以及在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有效应用,基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民得到了巨大的实惠.而在中国,GDP不被正面理解,反而是如同兴起的风浪,波涛汹涌,似有冲毁堤坝淹没良田之势,这可能也是世界少有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2.
左小蕾 《经济界》2007,(1):28-35
本文认为,2007年世界经济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中国经济也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在世界经济的失衡的格局中独善其身。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以变应变,必然能更市场化的应对国际市场的任何风云变幻。2007年中国的经济会进一步改革开放,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变中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王建 《中国企业家》2005,(11):62-63
2004年,中国经济取得了9.5%的高增长率,世界经济也取得了多年来少有的5%的高增长。但是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中也存在着巨大隐忧,主要是在美国财政、贸易“双赤字”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美元极度不稳定,给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和世界货币体系带来不断增长的风险。由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在高速增长的出口需求带动下实现的,并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关注美元及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走势,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11,(4):16-16
地震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往往没有最初预期的那么严重,而且日本11日地震受灾最重地区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亦远不及关西地区的沿海工业区。不过,这场灾难可能加深消费者和投资者心目中对日本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正试图走出战后最严重的衰退。日本的增长仍严重依赖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关键市场的需求,经济复苏也受制于海外。  相似文献   

15.
从创投的角度,还是看好中国的投资机会,这个也是全球相对中国的经济,还是处在一个在增长的阶段,第一季度中国还是有百分之六点几的GDP的增长,但是美国是负的6%,所以相比较而言还是在一个增长阶段,但是我们也承认,中国经济还有自己经济结构里面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需要一些大的宏观经济的增长,是不是带来了一些投资的机会。另外,现在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给中国带来了机会,我们还要看好另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底,所以不可小视。面对次贷危机,中国经济也有类似美国次级贷款的成分,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中国经济也有被拖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债券信用评级被降开始.市场关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可能出现再次衰退的担忧就不绝于耳。同时投资者对于中国再一次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树立全球增长信心的希望也一再被提及。但是中国近期的宏观政策虽然表达了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却没有像2008年底那样对外部危机作出迅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钟伟 《英才》2011,(5):28
资源、人口和环境很可能使中国经济在未来10-15年间未富先老,未盛先衰。人类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认为有,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没有。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仍将维持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我认为这种乐观或许是被过去的辉煌灼伤了眼睛。曾经,中国经济的长足增长令人对其未来充满信心,我也一  相似文献   

19.
政府现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这种高储蓄率,低消费率不具有可持续性,没有消费的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的增长没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世纪是这样,这世纪也如此。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无不感受到我国人口转型带来的巨大效应。可以说没有人口转型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人口分母的缓慢增长,我国人均GDP及综合实力不可能如今天这样强盛,人均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升。无疑,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政策效应,产生了中国奇迹,改变了中国命运。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