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微商崛起原因的研究,是历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财务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试图在分析影响微商崛起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文化、资本、制度之间的互动机理,以及这种互动机理对于徽商崛起的重大贡献,从而得出基于财务视角分析的徽商崛起的本质原因,即徽商文化、人力资本、控制制度是徽商崛起的重要条件,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机理则是徽商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崛起,新兴的商人阶层对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冲击,传统文化对新兴的商人阶层又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学术界都有涉猎。然而,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文化对商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术界却很少企及。徽商受传统孝文化影响较深,他们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衣钵,他们善事父母,友爱兄弟,讲究仁义,忠于朝廷。在继承的同时,徽商也发展了孝文化,赋予了孝文化新的内容。把徽商放到传统的孝文化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传统文化对商人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相比崛起于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等商帮,豫商很晚方为学界关注。当然,豫商的影响不及晋商、徽商,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和环境所造成,但这一切并不影响豫商精神的形成和豫商特性的不时闪现,豫商独特的经营之道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徽商起源于东晋,在唐宋时期迅速成长,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鼎盛时期,于清朝末年衰落。徽商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商帮,以典当业、盐业、贩木和茶业作为四大支柱。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注重对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徽商的经营理念对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对徽商兴衰的分析,浅谈徽商兴衰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代徽商的兴盛与衰落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别从明清兴盛的背景、衰落的原因、在危机中的新生以及徽商对社会变迁的贡献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了徽商的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对徽商精神进行了赞颂。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代儒商的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6.
"儒道经营"与"爱拼会赢"——浅析徽闽商帮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传统方面入手,概括得出徽商的"儒道经营"和闽商的"爱拼才会赢"的文化差异,并指出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历史机遇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从徽商败落的原因中汲取教训,扬长补短,促进闽商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两淮盐业的兴盛,徽商资产的丰实,使扬州这座古城空前繁荣起来,近人有谓"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那么,研究扬州园林就不能不提到徽商。而徽商自身的特点富足、崇儒、仗义、奢侈也正是扬州园林兼有"秀"、"雄"风格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徽商的经营文化是研究徽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徽商经营文化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徽商风貌和特性,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如何提高商业经营水平和商业道德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徽商的经营文化主要分为经营艺术、商业道德、经营特征三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从整体上认识徽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徽商的经营文化是研究徽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徽商经营文化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徽商的风貌和特性,以及对于认识明清时期的商人精神风貌,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商业经营水平和商业道德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徽商的经营文化主要分为经营艺术、商业道德、经营特征三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从整体上认识徽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豫商精神自商朝形成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近代以来,徽商、晋商衰落,浙商、粤商、苏商、闽商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尽管如此豫商精神仍旧在历史舞台上展现着自身的特色并发挥独特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豫商精神得到了传承的气候和土壤。一大批河南人传承豫商精神,走南闯北,展示了新豫商的形象。目前,新豫商已经渐成气候,在省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探析明代徽州典商的繁盛现象,其因由有四:在徽商崛起的动因中蕴涵着重视货币借贷业之端;明代白银货币化成为这个时期典当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宗族势力可视为徽典走盛的重要支撑;时人谈论徽典盛状应是掺有"水分"的。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秩序难以为继,迫使社会群体做出必要的回应,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徽州茶商在上海的活动因徽茶出口而兴,形成了服务出口兼内销的经营特点。容身于急速发展变迁中的上海社会,徽州茶商开始逐渐从传统延续的经营模式向近代经营模式转变,转变的同时传统因素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与近代因素交互为用成就了徽州茶商。上海茶叶市场上颇具规模的徽州茶商的继续发展,印证了这次转变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儒家义利之辨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而是主张义利统一,在义的指导和制约下去追求合理的利。徽商对儒家义利观的整合贯穿于经商的各个环节,体现于经商的动机、经商的手段以及商业利润的用途等各个方面: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徽商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与王世贞、李攀龙鼎足而三的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本人来自徽州、出身徽商家庭,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商的经商生活及徽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新安理学思想的影响等在汪道昆的散文里得到鲜明地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汪道昆,同时又使得汪道昆的散文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6.
从粤闽山区往海外迁移的客家人,坚持传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因而涌现了一批崇文重教的海外客商,进而对其原乡传统村落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梅州市大埔县蓝氏、丰顺县张氏和兴宁市刘氏宗祠的田野调研,借助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海外客商在原乡村落宗族文化复兴的导向上,大抵遵循从经济回馈过渡到文化反哺的模式.海外客商与原乡宗亲的互动,主观上促成了华人华侨与原乡更为密切的情感交往,客观上恢复了原乡客家村落的宗族文化和儒家礼制.海外客商在原乡寻找祖荫所唤醒的集体记忆,不仅推动客家村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且促成儒家文明在海内外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之一,即是从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出发,将儒商文化作为现代商人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从商人精神的觉醒与儒商身份意识的自觉,以地方商帮为依托进行商业文化生态的现代性重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乔家、曹家、王家、渠家、常家五大“晋商大院”这一旅游品牌的品评,引发人们对晋商兴衰问题的思考,并且促进人们对晋商大院游的浓郁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