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自1998年4月开始实施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虽然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从各地的情况报告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得到了加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虽然在一些地方一些收储企业打了折扣,但总体来看还是基本得到落实和执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广大粮农普遍拥护;二是国有粮食企业的  相似文献   

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实施“三项政策”,推进“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自身改革。显而易见,国有粮食收储...  相似文献   

3.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坚决贯彻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在这三项政策中,敞开收购是基础,顺价销售是关键,封闭运行是保证。那么,如何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现顺价销售呢?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当前粮食顺价销售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之一:粮食丰收,粮食爆满,造成市场供大于求。近10年来,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粮食系统的收储企业粮食爆满,仓容严重不足,收储企业虽然建了一些外垛,并采取了腾、转、并、租等形式扩大仓容,但还是不…  相似文献   

4.
陈信 《特区展望》2001,(3):47-4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想通过改革一下子解决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找准突破口,抓住重点,方能推动整个粮改的深入开展。正如朱基总理所提出的“现在的问题是粮食企业的亏损在银行挂帐严重,国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堪重负。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巨大亏损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粮食部门的主观因素。从海口的实践来看,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开始,特别是1998年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全面进入了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阶段.粮改对于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收购及销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朱钅容基总理指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粮食收购条例》、《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了...  相似文献   

7.
刘玲  张彦春 《理论观察》2002,(5):104-105
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水平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正视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实事求是地分析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 ,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入世后面临的市场形势变化,推动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同时也对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存在的交易品种较少、期货交易规模过小、期货与现货价格脱节、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能够迅速走出困境,实现规范发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一、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 根据期货市场理论,期货市场应建立在比较发达、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之上.但是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还不发达,功能不完善,价格信号不灵敏,交易不活跃,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粮食现货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1)粮食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粮食市场疲软,全国粮食库存充裕、积压严重,在品质结构上表现为优质品种少且供不应求,甚至每年要大量进口,而劣质品则产量大,销售出现困难.(2)粮食流通体制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不符合市场形成价格原则,也不利于粮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加重了我国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9.
1998年夏收前夕,国务院启动了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顺价销售和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三项政策”是本次粮改的核心。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事关重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民利益;才能掌握粮源,促进粮食购销企业买现顺价销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粮食顺价成本计算方法问题 粮食顺价销售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经营能否做到顺价销售,是粮食购销企业遏制亏损,不再发生新的财务挂账,保证敞开收购,实现扭亏为盈的重中之重,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谓顺价销售,就是粮食销售定价要以购进价为基础,加必要的费用和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粮油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粮油政策性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标的实现,1998年6月、8月,国务院先后颁发了《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人民银行、财政部也制定了《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规定》。现根据这些条例和规定精神,谈谈如何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管理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政策,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有关政策和《粮食收购条例》、《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有关规定的学习,充分认识加强粮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实现收购资金封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显著提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年生产粮食9800~10000亿斤的能力。1995年以来连续四年的粮食丰收,使粮食供求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大体平衡转变,时而还表现为丰年有余。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果断地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了粮食流通市场的管理,采取了以保护价收购农民剩余粮食等措施。但在这些政策及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也就是农民一味地追求产量高的劣质粮生产,优质粮生产明显不足。这不仅使国家财政受到…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迄今我们所经历的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改革之一。要最终完成这项改革 ,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共同努力。期货市场的独特功能为解决粮食流通体制中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但要想利用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 ,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期货市场当中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届政府经过周密准备、果断决策,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一场旨在开创适合中国需要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跨世纪的改革。可以预言,只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此次深化粮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虽然经过一系列改革,但仍然存在多种弊端和矛盾。诸如国有粮食企业机制转换严重滞后,效益滑坡,财务挂帐剧增;政企不分,冗员膨胀,管理粗放,粮食流通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供应充足,粮价不断下降。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国家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定购价,去年国家又出台了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要求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由于定购价和保护价都高于市场价,致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粮食大量积压,仓库爆满,调销困难,亏损严重,难以为继。必须改革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的改革,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政策信息     
国务院领导谈粮食收购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日指出:粮食完全放开不行。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把粮食问题作为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的。美国农业部有几万人,从种子开始,都为农民服务。日本对大米进口始终实行垄断,使国内的大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保护本国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我们这次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是要把粮食管死,粮食销售渠道是放开的,但收购渠道不能放开,国家必须掌握粮源。如果收购渠道也放开,大家都去农村抢购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粮食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近日我们对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改革政策实施及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一、试点三市粮食市场化改革基本情况2002年,省政府选择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进行粮食市场化改革试点,即“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以下简称“三放开”)。一年来,试点地区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市场运行平稳,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群众对改革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对改革的认识统一明确。试点三市普遍认为,随着粮食生产、购销形势及“入世”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必…  相似文献   

19.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完善,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开始加快.青海作为粮食主销区,省政府决定于2002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放粮食的收购、价格和市场,逐步实行购销市场化.笔者结合曾经粮食工作的实践,就海西地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粮食流通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奕 《乡镇经济》2004,(2):15-17
粮食问题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的改革深入,我国粮食的供给问题得到解决,但粮食的流通体制问题却一直困绕着我国政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也就是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粮食流通体制,不仅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粮食流通体制转变的理论分析粮食流通体制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制度的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制度需求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