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VAR模型计算出反映月度中国货币及金融市场形势变化的金融形势指数FCI(financial condition index),该指数对通货膨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包含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将FCI纳入麦克勒姆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总体上遵循该规则,其主要调控目标是实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价格变化反应不显著。整体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经济中,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2007年8月,美国出现的“次级贷款”危机就是最近的事例。本文将房地产价格从笼统的资产价格中剥离出来,纳入FCI指数,并基于FCI指数研究房地产价格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所具有的信息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货币政策、赍产价格和金融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分别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挑战和我国货币当局在应对资产泡沫,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的政策实践,论述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最后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封北麟  王贵民 《财经研究》2006,32(12):53-64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利率、汇率、股价、房价、信贷和国际油价缺口构建了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条件指数(FCI),并考察了FCI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在确定FCI各变量权重时,我们基于联立结构模型,明确设定所有金融变量通过总需求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同时允许国际油价直接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FCI对通货膨胀和GDP增长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说明FCI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利用VECM模型构建了我国的金融状况指数,并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检验,发现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金融状况指数能够在当前金融市场频繁波动、资产价格急剧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对通货膨胀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测.这表明资产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影响.然而,当利用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的资产传递渠道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资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不大.因此,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可以关注资产价格变化时通货膨胀的影响,但由于资产价格在传导过程反应不足,目前还暂不能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指标.  相似文献   

7.
毛东俊 《金融评论》2011,(6):92-102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是最近几十年货币经济学界和中央银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各国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干预资产价格的时机、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信息功能、是否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由资产价格泡沫引发的金融不稳定等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一国的金融状况一般通过信贷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来影响通胀水平并决定通胀趋势,但高通胀水平伴随着较大的通胀不确定性。FCI能有效预测我国的通胀趋势,高通胀状态下FCI对通胀趋势的预测能力强于低通胀状态;低通胀状态下FCI对通胀趋势的短期预测效果优于中长期。我国应尽快指定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公布FCI,充分发挥FCI的通胀预测功能,并以此帮助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监测、完善调控政策、提高通胀治理效率。要提高央行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应避免频繁的政策方向变动,政策调控应尽量平滑操作,从而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降低通胀不确定性。要充分利用低通胀环境赋予的有利时机推进价格等各项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部分国家央行和国际组织综合运用多种计量经济模型,力求编制能够客观衡量一国整体金融形势的金融状况指数(FCI)。本文运用总需求方程缩减式模型对我国FCI进行了测算和效用检验。结果表明,与任何单一变量相比,FCI更能有效捕捉我国金融运行状况和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指示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干预房价,必须精准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期的研究更多地认为资产泡沫来自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但是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金融自由化也成为资产泡沫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货币政策应对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主张货币政策应该忽略资产价格,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货币政策应该对资产价格作出反应。本文基于后一种观点,来探讨当预期资产价格将出现泡沫时,货币政策是该事先行动还是事后反应,为此,本文引入产出跨期配置的理论,来阐述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修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佳  朱建武 《财经研究》2007,33(4):96-106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判断,基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针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金融脱媒使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明显减弱,对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则具有促进作用。总体看,金融脱媒削弱了我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金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显著,以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利率规则作用效应不完全显著。这说明,DFCI的建立具有合理性,资产价格波动显著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存在不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资产价格的波动,但直接将资产价格作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对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及选择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会通过成本渠道传导,引起资产价格波动,从而推高物价;短期内中国出现滞胀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中长期仍面临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时变因子载荷矩阵TVP-FAVAR模型提取出相关金融变量的共同因子,并借助动态模型选择方法筛选每期的最优因子,以此构建了我国新型金融状况指数(FCI),从相关性、因果关系和预测能力等视角分析了FCI与通胀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以时变参数和时变维度方法构建的新型FCI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吻合程度较好;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构建的FCI与通胀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预测误差,且FCI相对通胀率平均先行2-3个月,能够较好地预测通胀的短期未来走势,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20.
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界定并度量了金融脱媒指标,采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TVAR)模型分析金融脱媒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的非对称性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金融脱媒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得出结论:金融脱媒的出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却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