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绍芳 《特区经济》2010,(11):189-19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关大局。农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调整农业结构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当前,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诸多困境。政府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结构调整的体制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和调控作用,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庆功  杜传忠 《山东经济》1996,(4):46-48,52
我国农户农业投入行为分析王庆功,杜传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衣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国农业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户成为农业重要投资主体。农户农业投资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弥补国家农业投入不足,提高农业资金运营效率,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供销合作社既可以引导小农户成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或经营,组织小农户进入市场,通过与当地政府、涉农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协同合作,提高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兜底小农户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努力提高集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举峰 《发展》2008,(6):37-37
一、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流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大多数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无力从事土地经营和管理,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以至放弃田地,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甚至使土地撂荒,浪费资源,影响农村发展。“人动”是“地动”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为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模式,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看,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就掀起了一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农户加公司的经营模式缓解了农村发展的矛盾,但是从近几年农村发展情况看,  相似文献   

6.
赵竹村 《发展》2011,(3):110-111
现代农户,包括专业农户、商品农户等,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及农业市场活动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农业政策措施,把培育现代农户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大力培育现代农户经济。通过实施现代农户培育战略,优化农户结构、提升农户能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结构调整目标我国农村农户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农户比例偏低,小规模、兼业化农户群体呈扩大趋势,农户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将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引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当中恰逢其时。生态农业产业链主要依托于合作社、龙头企业或网络平台等整合相关资源而成,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衔接也需要通过与这些核心主体的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小农户通过“小农户+生态农业合作社”“小农户+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电商平台”等路径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祁店村做好土地流转入股大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现代设施林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长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价值链,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带动普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培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实际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激活多方资源,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参与职业农民培训,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之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经营体制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单独经营的农户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受到制约;二是由于千家万户的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难以对接,形不成市场主体;三是由于农户产业链条短,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这些问题和矛盾,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表现。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期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以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依靠体制创新,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农民是农村投资的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2006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做了分析,针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群体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实现,而要按各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扶持培养政策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征是其市场化、产业化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农民群体职业分工的多层次性。提高农民群体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实现,而要依据现代农业产业内部分工,把农业主体分为管理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并按各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扶持培养政策,进而优化群体结构,使农民群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农户收入面板数据及187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增速平缓、农户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城乡收入差距大和各区之间农户收入差异大的结论以及存在着农户增收活力不足、经营收益低、财产性所得少、新型农业发展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民文化程度低和农民健康状况差的问题。认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鼓励土地流转、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支农政策、推广医疗保险、吸引人才下乡和培育职业农民可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5.
以乡村振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调研发现制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障碍主要有:思维认知转变不到位、制度缺失、组织松散、能力不足等,具体表现为小农户现代化意识转变不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畅通等。为尽快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应从思维认知、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基层组织和内在动力五个方面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达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48-156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化解农村金融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提振供应链参与主体参加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心、协调参与者积极性是农村金融的一大难题。基于有限理性情况,利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主体(农户、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相关扰动,分析影响均衡解的因素,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主体中,农户一般处于利好位置,有限理性条件下,履约性较强,倾向于最愿意参与合作;核心企业策略选择与其预期收益和其他两方主体参与意愿成正向相关,策略弹性较大,其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相对较强;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机会成本最为敏感,短期看来,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可能获益较低。针对以上结论给出相应建议: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是农户积极参与的关键;核心企业具有较大的收入灵活性和可控性,应承担协调农民和金融机构参与共同帮助农村振兴的任务,政府需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苏南农村工副业及其在农家经济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研究表明,进入本世纪以来,苏南农村的总趋势是,纯农户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兼业农户及非农户则日渐增多。有的村庄除个别因老弱病残而无力从事工商副业、仅凭小块耕地为生的贫农型“纯农户”外,已见不到传统的“种地为业”的农户,还有的村庄非农户占村户1/3以上。因此可以说,旧中国苏南农村已经形成了兼业经济的格局,兼业农户是本区农村的主体。有的村庄仍然延续着耕织结合或农蚕结合的传统生产样式,但它已经不是自  相似文献   

19.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中国农业步入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备受关注。浙江农村是我国最富裕,但同时又是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农村地区之一。与全国不同的是,浙江的贫富分化具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即贫富分化问题主要集中于农村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