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7月份以来,CPI连续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作为判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依据,有专家认为,5%的CPI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数字。CPI在5%以内比较正常,是绿灯区;CPI在5%到9%之间属于温和通胀,是黄灯区;CPI在9%以上属于严重通胀,是红灯区。  相似文献   

2.
CPI持续小幅上涨,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2004年1~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升4.0%,8月份比去年同月上涨5.3%。CPI变动的主要特点:从月度分析,CPI增长已进入3%~5%为区间的温和通货膨胀水平;从月环比分析,CPI增长波动较大,7月份下降0.2%,8月份上涨0.7%。推动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以来,我国CPI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全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今年1至7月,CPI同比上涨7.7%,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的较高上涨已经成为持续通货膨胀的明显信号。近4个月来虽然CPI高位回落,8月份CPI涨幅降至4.9%,但PPI同比上涨10.1%,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同期,我国的邻国越南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业银行》2007,(3):10-10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在近日表示,2007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大于2006年,CPI消费价格指数将达到5%,比2006年的1.5%上涨一倍。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产评估》2009,(8):17-17
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2007年.中国大陆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而一路走高,1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6.9%,创11年来新高,也因此使得CPI成为了当年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上半年,我们对物价上涨几乎没什么感觉,CPI同比上涨3.2%,至多算温和的通货膨胀。可是,CPI从去年7月份涨幅超过5%之后,不断攀升,在今年2月份达到8.7%的历史高位,通货膨胀确实是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7.
编辑手记     
《新理财》2007,(9)
已经习惯了通货紧缩,突然间听见了通货膨胀的脚步声。今年3-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5个月上涨超过3%,7月份更高达5.6%,为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尽管数据表明,此轮通胀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表现为结构性通胀;作为CPI先行指标的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4%,与6月份的2.5%相比,增速小幅回落,缓解了CPI走高带来的通胀压力,但通货膨胀的身影正越来越清晰,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初以来,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指标开始不断攀升,从1月份的2.2%、2月份的2.7%,一路涨到12月份的6.5%。进入2008年,CPI通胀率更是一一路高歌,在1月份突破了7%关口之后,随后的3个月均超过了8%的较高水平,5月份又减缓为7.7%。一时间,“CPI”几乎成为了公众和媒体点击频率最高的热点词汇。  相似文献   

9.
《云南金融》2009,(9):7-7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8月11日发表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继续双降。反映通货膨胀的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出现负增长,而PPI则同比下降8.2%。其他如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房地产投资等数据均继续偏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投资者最需要关心的,是通货膨胀形势。这一关心能不能到位,取决于投资者能不能得到反映通货膨胀真实水平的数据。 现在中国投资者基本只能通过月度、季度和年度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数字来了解通货膨胀情况。按照官方数据,中国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升4.6%,比去年11月份5.1%的升幅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近三年来的新高,宏观经济通胀压力明显加大。通胀加剧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寿险业纷纷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以抵御通胀影响。而对于非寿险业的重要支柱车险来说,通货膨胀会对其有何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2010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2011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5%,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见图1。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野     
《投资北京》2009,(9):11-13
宏观经济下半年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7月份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企稳回升态势。  相似文献   

14.
《甘肃金融》2011,(7):1-1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经济“半年报”,最牵动人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近三年新高。2010年7月份至今,CPI从3.3%到6.4%,  相似文献   

15.
7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低于市场预期回落到6.3%,但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却从6月份的8.8%一路飙升到10%,达到12年来新高.CPI与PPI倒挂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演变的新趋势,这将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  相似文献   

16.
刘洪涛 《财经政法资讯》2005,21(2):22-25,14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及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反弹的影响,我国2004年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较2003年同期上涨6.8%,涨幅比7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9%,涨幅比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同时,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3%,与7月份持平,其涨幅仍处于自1997年2月以来的高位;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个百分点;具体到3月份,CPI同比增长3%,与2月份的2.1%相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 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回升到3%左右的水平,势必引起各方关注。 那么,如何理解CPI再次回升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指示作用呢? 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了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3%以后,我国已逐步进入通货膨胀阶段。2008年3月,GPI涨幅达8.3%,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涨幅达7.95%,我国通货膨胀水平进入了高位区域,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在此我们将详细分析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并讨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宏观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9.
应该采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办法推进价格指数的增长,使其在近5年内达到年均5%左右的上涨水平我国去年1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8%,今年1月份该指数又比2006年同期增长2.2%,虽然并不算高,但改变了近两年价格指数增长低于2%的状况,于是又有人出来大声疾呼:通货膨胀要来了,并开始为防止通贷膨胀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5,(12)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央行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9%居民消费增长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11月9日发布报告预计,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超过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在2%左右。报告认为,消费价格指数、投资和净出口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各类价格指数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小,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