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外界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春季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一、做好池塘消毒,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养鱼人来说,春季一定要做好鱼病的防治,为全年水产养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春季常见淡水鱼病主要有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等。现将春季几种疾病的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水霉病水霉病是鱼类因拉网、冻伤等因素造成鱼类体表损伤而感染水霉菌引起的。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繁殖有无性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水温由低转高,养殖池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后,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鱼病爆发时极易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损失,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因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增效的关键。现将春季常见淡水鱼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5.
春季淡水养殖鱼类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季节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春季常见几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渔业致富指南》2003,(5):45-45
<正>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容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发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应始终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漫长的冬季,越冬的鱼类体质消耗较大,体能极度下降,加之春季冰开化,水质、水温的变化,鱼类又会有应激反应,极容易导致越冬鱼类春季鱼病的发生,严重者将导致死亡现象。因此,春季积极预防鱼类疾病不仅是降低鱼类患病的积极措施,也可尽快恢复越冬鱼类的体能,为当年鱼类健康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一、科学调水春季冰开化后,及时监测水质常规理化指标,要求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夏日临近和水温升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按照科学的方法诊治养殖鱼类的疾病,是有效诊治疾病、减少疾病造成经济损失的前提。这里介绍诊治养殖鱼类疾病的基本方法,供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参考。1.诊治养殖鱼类疾病的依据迄今为止,在养殖鱼类疾病诊治过程中,尚难做到通过检测患病鱼体的各项生理与病理指标,而对养殖鱼类的疾病进行诊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  相似文献   

9.
春季,随着水温的回升,养殖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繁衍加快,而各种生产活动又使鱼儿遭到一定的损伤,鱼类易受到疾病的困扰。抓好春季鱼病的防治工作,对确保全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争取最终的丰产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气温回暧,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生长。与此同时,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生。由于经过越冬的池鱼体质普遍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感染或寄生引发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病、鱼波豆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锚头鳋病等,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池塘越冬死亡的原因,往往是一种主要因素或几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内因,鱼类患有疾病或体质较差。鱼体体表、鳃、肝胆、肠等患有各种疾病,鱼体呼吸器官受损,不但造成鱼类呼吸困难,而且通过伤口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3、4月份,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寄生虫病。寄生虫的大面积暴发,不仅对当前的养殖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鱼鳃部受损,体质下降,导致5-6月份烂鳃、出血等疾病高发,严重影响到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竖鳞病 鱼类竖鳞病是由冬季多次拉网捕鱼及鱼体冻伤造成表皮损伤,再被点状极毛秆菌感染而造成的。春季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尤以3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以鲤鱼、鲫鱼为多发常见,草鱼、鲢、鳙鱼也时有发生。其症状表现为:体表粗糙,鳞片直立,鳞片基部水肿,轻压鳞片,鳞囊有水状物喷出,鳞片随之脱落。若不及时抢救治疗,便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抢救方法有:  相似文献   

14.
<正>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升高,鱼类便开始摄食、生长。江浙一带春季也是天气变化较为激烈的时期,乍寒乍暖天气较多,容易造成鱼类应激反应而得病,且随着气温的回升,病菌繁衍加快,鱼病逐渐增多。因此,春季着重应做好鱼病防  相似文献   

15.
<正>春季鱼病暴发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常见鱼病如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以及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等。  相似文献   

16.
春季到来,气温回升,池塘内各种有机物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底泥和水中的大量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也开始滋生和繁殖,对于越冬后体质下降、抗病能力较弱的鱼类来说具有较强的危害。针对春季的季节性特点,做好池塘健康养殖,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鱼类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有以下二种,其具体的防治措施是:一、痘疮病1.病原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μm,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2.病症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  相似文献   

18.
<正> 春季水温回升,鱼类开始吃食,同时鱼病也开始复发。及早预防和治疗鱼病,对渔业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现将春季鱼常见病的防治介绍如下:1、水霉病。病鱼在染初期肉眼看不见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体已进入鱼体伤口,并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好象灰白色的棉团状,也就是我们用肉眼可见的鱼体呈灰白色絮状东西。由于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类经过越冬期间的能量消耗,体重减轻,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早春季节容易造成疾病发生和流行,危害较大,这时鱼类最主要的病害是水霉病和赤皮病,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季是鱼类繁殖的季节,也是养殖鱼类恢复生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各种鱼病的高发期。为有效保护渔业安全生产,减少渔业病害的发生,降低今年春季新冠病毒疫情对水产养殖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为水产养殖企业纾困解难,促使水产养殖业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日前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会同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水产部门的四名技术人员,深入到湖滨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