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双反"贸易摩擦,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急剧增加,企业损失惨重。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本文理性审视了当前发达国家"双反"调查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频繁遭受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双反调查的预防和应对。  相似文献   

2.
自2011年以来,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屡次遭到美国"双反"等方面的贸易制裁,这些制裁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经贸发展与合作。本文从美国对我国光伏"双反"的案例出发,分析了中美光伏"双反"加剧的原因,重点探讨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的"双反"调查对中美两国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涛 《商业研究》2011,(9):68-73
通过例证剖析目前美国"双反"措施对我国纺织业的严峻挑战,以及积极应对"双反"调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探索了造成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双反"调查的国内外因素,剖析了美国"双反"措施的特点和危害性,从政府、行业、企业等视域提出了切实合理可行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反"后我国光伏产业自身问题爆发,面临空前危机。为更好地发展光伏产业,政府鼓励产业整合,形成一批规模大的、优秀的光伏企业。本文比较分析"双反"前后我国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情况、产业集中度水平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来研究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在"双反"后的整合情况。结果得出:国外"双反"推进了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提高了我国光伏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和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使用的态势,即所谓的"双反"措施。本文根据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遭遇国外"双反"的处境,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通过研究欧盟和美国"双反"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政策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1年、201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对中国出口的光伏电池等产品启动"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因此,合理预防规避和积极有效应对"双反"措施是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维持和提升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对于本国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具有针对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2006年1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宣布对原产自我国的铜版纸施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调查期为2006年4月至9月。这是自1980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薄荷脑)发起首次反倾销调查以来,首次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以下简称"双反措施"调查或"双反"调查)。此后,美国商务部对我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铜版纸双反案作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开端,到现今美国将双反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形式开始由反倾销争端为主转为反倾销反补贴并行。基于"美对华双反案"有关中国四种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WTO磋商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的评析,提出双反措施存在双重救济问题,并分析双重救济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9.
布告栏     
《中国对外贸易》2012,(4):90-91
光伏产品遭遇美国"双反"大棒美国向中国光伏产品高高举起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双反"大棒,终于缓缓下落。美国商务部3月20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反补贴税定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轮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我国出口轮胎产品质量和品牌良莠不齐,且价格较低,导致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频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2016年2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华卡客车轮胎实施"双反"调查,对此中方提出应诉,美国国际委员会在经历一年的调查后做出裁定,宣布中方获胜.本文通过对中方获胜的这一轮胎"双反"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有效应对反倾销、反调查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我国轮胎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光伏太阳能"双反"案反映了美国政府(商务部)的裁决准则和贸易政策的新近变化。该案中涉及的调查范围、替代国选择、单独税率、双重救济等法律问题颇具代表性,并且对今后的"双反"案件具有很强的指示效应。目前,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调查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常用救济方式,通过本案的考察,再次证明企业积极应诉和内部治理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本案中的启示也为相关企业今后应对贸易救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补贴会同等程度地降低产品的售价这一基本假设,为了避免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的重复征收,美欧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将出口补贴造成的出口价格下降部分按补贴幅度在征收反倾销税时进行等程度地调整。因此,现有文献一般认为,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同一产品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简称"双反税")不会造成重复救济。由于这一假设存在不符合实际的局限性,本文对此结论也提出质疑,并引入价格补贴弹性概念对对市场经济国家并征"双反税"是否引起重复救济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结果表明,对市场经济国家并征"双反税"虽然不存在重复救济,但也存在过度征税的可能。这一结论对于2016年我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后正确应诉国外的"双反"调查,防止被过度征税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光伏太阳能"双反"案反映了美国政府(商务部)的裁决准则和贸易政策的新近变化。该案中涉及的调查范围、替代国选择、单独税率、双重救济等法律问题颇具代表性,并且对今后的"双反"案件具有很强的指示效应。目前,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调查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常用救济方式,通过本案的考察,再次证明企业积极应诉和内部治理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本案中的启示也为相关企业今后应对贸易救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物贸易总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国际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重要。但近年来我国受到"双反"调查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将阻碍我国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充分研究和分析被"双反"调查的内外部原因,提出采取制定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外贸政策,企业联合应对"双反"调查,适当采取反制措施等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WTO/FTA动态     
商务部公告我国首例"双反"调查终裁决定商务部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对自美国进口的取向性硅电钢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及对自俄罗斯进口的取向性硅电钢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认定原产于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第二次"双反"结果的认定,近日加拿大开始了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光伏产业在刚刚摆脱产能过剩这一困境后,又面临着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这一大棒。面对此情况,光伏产业必须加大实施"走出去"的力度,而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寻求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已成为解决"双反"的突破口。在新兴市场中,拉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光伏企业对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对绕开贸易壁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WTO专家组对中美"双反"争端作出第WT/DS379号裁决。该案的核心在于补贴的认定,其中主要涉及中国土地使用权的补贴专向性认定、上游产业利益传递分析以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双反"措施的双重救济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授予各种工业园区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一般情况下不应认定为具有地区专向性;上游产业的利益传递分析有着其具体的适用范围,不应被滥用;"双反"措施可能会造成双重救济,尤其是在同时适用非市场经济方法的情况下,更应谨慎。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今后同类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关》2013,(9):28-29
遭到"双反"调查,企业可以和应该做什么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课题。"双反"是世贸组织允许的少数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更是世界各国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出口产品一旦遭遇到"双反",就必须花费大量与高额的人力、物力、时间与金钱来应对。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和应该做什么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课题,让我们梳理思路,逐条来分析。分析"应诉"得失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倾销与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问题最引人注目,对正常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巨大。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我国频频采取"双反"措施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结合WTO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规定以及本国具体情况,简要分析了欧美国家对我国采取"双反"的原因、影响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美欧“双反”情形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白旻 《国际贸易》2012,(12):15-20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出口量大幅增长。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屡遭国外贸易救济措施制裁,其金额之大、影响之广令人震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危机。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此次"双反"的深层原因,进而找出中国光伏产业应对之策和走出危机的出路,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美欧"双反"使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空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