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省质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动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福建名牌”产品.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是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五个年头,福建省又有33家企业的产品(其中7个属复评)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称号,数量比去年翻了近一番,创历年最好成绩。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62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仅次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在全国排名第五位;福建名牌总数达553项。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喜欢逛商场的消费者可能早已注意到,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商品也挂着“中国名优产品”、“消费者满意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行业质量优秀企业”、“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等各色“名牌”。有人会问,这些牌子与“中国名牌”是不是一回事?挂着这类牌子的产品是否也算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3.
认证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福建省质监部门坚持把好认证关,为福建名牌产品的不断涌现和提升,为推进“海西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日前,《中国质量报》对“福建名牌”的认证情况做了详细报道,现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名牌战略的推进下,企业重视品牌经营,倾注全力争创中国名牌和省名牌,这对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资源的利用,对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年前首次开展中国名牌评价时,全国只有几十家企业的几十种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而今年已经发展到了几百家企业、几百种“中国名牌”产品!这些企业在获得“名牌”称号以后,是否可以认为“到顶”了呢?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5.
2006年泉州又有8个产品荣登中国名牌产品榜,至此泉州已拥有39个中国名牌产品,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泉州这块古老神奇、雄浑开放的热土,再度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新中国从东方崛起,古城泉州喜沐东风,新姿丰盈;当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海上丝绸之路”刺桐名城雄风再振,高唱着“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1000多年前,泉州港是海外贸易的标杆,千帆涌动的国际贸易中,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口产品都带着世界名牌的味道。1000多年过去了,泉州位列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地级市的前列。名牌的推动力,39个中国名牌产品让这座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占据了福建大小名牌的半壁江山,一个“品牌之都”正在海峡西岸崛起。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福建省“中国名牌”的丰收年,全省共有334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殊荣,至此,福建“中国名牌”获奖的数量在全国名列第五,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创名牌:招式翻新 人们谈论市场,总离不开“名牌”,名牌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提高产品知名度,是产品开发获成功的关键。中国企业已愈来愈懂得企业的牌子中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今天,“创造名牌”,已成为广大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于是,便有了中国企业争创名牌之举措。 创牌招式之一:“红”其商标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我国由国家工商局认定了42件驰名商标,这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中国名牌”。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牌子只是“国家级”。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工业前500强,与“可口可乐”、“索尼”、“奔驰”等世界名牌相比,我国的名牌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10年前,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并在全国部署实施名牌战略和开展质量月活动。10年来,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今年的质量月,主题定格在了“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这是对《质量振兴纲要》10年工作的最好诠释。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领头羊”。记者走进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名牌聚集的窗口。亲身感受到了名牌经济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4,(10):D001-D001
“中国名牌评选是完全有法律依据的,不违反行政许可法。”这是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于献忠目前针对国内有专家对中国名牌评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认为该评选活动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时作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11.
特许企业卖什么?卖牌子。没牌子不能卖。牌子不好也不能卖。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没脸见人”;小牌子卖小钱,大牌子卖大钱.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给的面子钱”。可见.品牌是特许企业的生命线。特许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名牌是营销出来的 仅靠广告,或者是CI,或者是公关,或者是整合营销传播.都无法提升特许企业品牌的价值,也不会创造出真正的世界名牌。唯一的方法是启动整体营销利器。换句话说,品牌价值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营销出来的。特许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归根结底靠营销。 在中国,非常可乐的知名度不小于可口可乐.红高粱的…  相似文献   

12.
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周年暨中国名牌产品质量兴市先进表彰大会。今年共有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56个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受到表彰。在这场热闹的“名牌盛宴”中,福建省企业表现抢眼,共有25个产品(附后)成功问鼎中国名牌,其中新增17个,3年有效期满经复评再次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8个,为此,福建省的中国名牌总数累计达76个,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位。近年来,福建省名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品牌建设,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市场影响力强的福建品牌,并逐渐成为带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助推…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质监局将培育、创建和扶持名牌企业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职能,自2004年起,每年新创建的市以上名牌数都保持在9家左右,至2007年迎来一个高潮,新增名牌数达15家,其中中国名牌4家,福建名牌7家,国家免检2家,福州市产品质量奖2家,中国名牌数占当年福州市新增名牌总数的一半。在“量”上,福州开发区现共有市以上名牌3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5%;在“质”上,福州开发区的名牌档次逐步上升,省以上名牌的比重近80%。  相似文献   

14.
徐绍星 《企业世界》2005,(10):33-33
“报喜鸟”、“红蜻蜒”、“奥康”三家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这些全国、甚至世界闻名的名牌企业都来自瓯北镇。为激励抓质量创名牌,瓯北镇早就提出“质量立镇、名牌兴业”,从1995年开始,出台企业的培育规划和相关奖励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实施名牌战略企业给予不同额度奖励,从最初的30万元,到近两年一百多万元。8年来,先后共投入800万元奖励企业创名牌,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质量报、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质量管理征文”活动,已正式启动。该征文活动旨在为我国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质量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同时,通过这一平台传播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广最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研究成果,提升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激励更多的企业追求卓越,打造更多的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有关征文。  相似文献   

16.
平阴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人口有30万的郊县,但全县企业却已创名牌产品14个,其中省级名牌5个,市级9个,平阴玫瑰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成为济南市首家获得国家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就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各乡镇的农产品也加入到争创名牌的行列。平阴人何以对名牌如此钟情?名牌产品对平阴人说明了什么?从1元到10元名牌让平阴企业尝到甜头初冬的北风有些刺骨,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司副总辛义芳却是一脸灿烂的阳光,去年拿到了“济南市名牌产品”,今年又拿到了“省级名牌产品”,一年一大步。“这块牌子一年就能给我们企…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4个,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还拥有山东名牌产品109种,青岛名牌189个,品牌经济形成百花竞艳满园春的格局。“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政府是创名牌的先导,两股劲拧成一股绳,名牌一定层出不穷。”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解答了青岛创名牌“为什么能?”和“为什么会?”这两个核心问题,并深刻揭示了“青岛现象”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拥有一个名牌时,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傲情绪:忘记你的牌子是由消费者喜好所决定的。美国花旗银行曾在30年前走过一段弯路:把本银行的行为,建立在总是让别人被接受的位置上。它完全误解了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名牌意味着什么。于是,花旗银行受到了无情的“惩罚”。中国已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旧式经济是一种产品推动型经济,制造商按上边计划生产。新型经济则不然,推动经济的主动权实际掌握在消费者的手里。对那些脚跟还没有站稳的中国名牌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淡忘消费者。淡忘消费者,随之而来的是你的品牌黯然失色;淡忘消费…  相似文献   

19.
杨晓英 《企业世界》2007,(7):14-15,27
“十年磨一剑”,万丰奥特自创建起,十三年来,一直坚持遵循“永恒提升价值,不断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以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成为中国铝轮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万丰的“ZCW”品牌已是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出口名牌,“万丰”商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并获得了全国质量大奖,在国内外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一届中国质量论坛”于2003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主题是“名牌与经济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作了题为“名牌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的讲话,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中国名牌,争创国际品牌,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应“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我国名牌事业的发展”,强调“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在企业”,并明确了质检部门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重要责任。 为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这一讲话精神,现摘要发表李传卿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