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总量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长远发展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因此,在当前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亚洲国家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南美阿根廷又遭遇了剧烈的金融危机的打击。对中国在利用国际资金发展本国经济,迎接金融全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发展应如何配置“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所谓的“克鲁格曼三角”?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若要成功地防范金融风险并抵御金融危机就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战略研究一、金融危机的内涵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经济学家认为内容比较全面的是由R.W.Goldsmith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危机即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  相似文献   

3.
刘钰峰  李淑 《中国经贸》2011,(22):137-137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萨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将出现调整和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带来越来越:赶的挑战,战略转型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资》2009,(4):86-86
当下最热议的话题当属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就业等问题。作为中国2800多个县域中的领跑者、首个GDP超千亿县域——顺德,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正是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傅允生 《杭州研究》2009,(2):94-102
2009年,是中国经济充满挑战与蕴育机遇的一年,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扩散与全球经济下行,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不利因素与更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使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要素供给条件,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国际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和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与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疆“一白一黑”战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单一产业已无法牵引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积极寻求和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使之迅速发展壮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构筑多支点共同支撑的产业格局,才能继续牵动新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国庆 《中国经贸》2014,(17):120-121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严重挑战。尤其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各大企业瞬间倒闭的案例警示我们,一定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足够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讨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创新的途径,旨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8.
龙菊 《首都经济》2008,(12):60-61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从局部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中国加快崛起的机会,同时,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让我国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原来更快。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好的背景下,国家势必将有潜力、有核心能力的新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这种新方向的选择,就有可能让大学生创业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金融危机仍影响着世界经济,中国也不例外。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来说,金融危机既是“危”,更是“机”。国家适时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科技支撑作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五大支撑之一。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更应充分发挥抵御危机、支撑区域经济平稳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形成了冲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经济发展。如何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呢?笔者认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是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注重强化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积极发挥政府职能的主导作用等。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要求我们正确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循环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传统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朱其训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22-1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职业院校紧密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明确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些转变,必须在遵守职业教育规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以求更好地坚持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经济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春玲 《改革与战略》2014,(6):19-22,114
文章通过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对生态经济人加以构建和论述,生态经济人必须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观、"绿色化"的行为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从单纯的动物与自然的物质生存利益关系中进行升华和提炼,使之进入到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  朱丽莉  彭小智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6-20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始终是政策关注的焦点。因而,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规律有助于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对1978—2010年江苏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江苏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总体来看,江苏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应加大优化结构与增收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杨帆 《改革与战略》2011,27(7):45-47
文章从自然界突变的新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以"人的发展"新思维,代替资本与权力垄断的经济模式,重新制定中国未来经济、生态与能源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中国生态损失,指出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问题,在现存技术条件下难以迅速摆脱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内部资源不足以支持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势必与生态相矛盾。因此,需要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的大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并注意到自然界可能的突变。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大战略,应该以治水为中心,整治国土,加速水和空的循环;科技进步的重点是节能减排,特别是突破煤炭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通过信仰重建,批判奢侈腐化的社会方式,以改善大多数人民生活与健康为目的,确定政绩评价指标;利用10年以内人口年轻、储蓄率高的优势,内部治理奢侈腐化,外部保障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惠敏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71-17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必须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中进一步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因,提出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远红  罗予东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2-13,45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低碳时代。文章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当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有效降低碳排放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最终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权威和社会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稳定状态。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维护国家和政府的权威,保持政令畅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需要保持公民社会里的自由,发挥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权威与自由的平衡的重要组织资源,共容利益是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基础,维持两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玉新  张建卫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01-108
企业家作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繁荣的主体性力量之一,其均衡发展不仅与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和工作-生活质量显著相关,还与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提升组织、社区和社会的总体幸福水平不无关系。但是,企业家的发展失衡则会给个体、家庭、组织和社会带来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家群体表现出了成功与幸福失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明显趋向。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架构的引导下,基于价值观体系失序与物质主义倾向的视角探索了企业家发展失衡背后的深层机理,提炼出了企业家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要素并构建了企业家均衡发展理论模型,从驾驭成功与幸福、平衡工作与家庭、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动机内化等角度提出了企业家均衡发展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