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对我国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评估以及对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估算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水平为因变量、物流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物流成本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单位GDP物流成本和物流碳排放强度均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的负相关;物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物流业碳排放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物流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蕾 《经济问题》2012,(10):72-74
在全球经济迈入低碳的背景下,低碳物流运输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分析低碳经济的基本机理与内涵,结合低碳物流发展的特点,研究基于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战略,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低碳物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决策指明方向,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李丽 《现代财经》2013,(2):72-8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应该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为此必须改进物流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物流提高物流能力来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重点设计了低碳物流环境、低碳物流实力、低碳物流潜力、物流低碳水平为要素的低碳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京津冀为例,采用模糊物元法对2004年至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京津冀地区的低碳物流能力呈逐年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娟 《时代经贸》2010,(12):12-12
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是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物流将成为未来的行业热点,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业粗放型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怎样让企业能够正确意识到低碳物流的作用,分析了低碳模式对我国物流业带来的影响。如何结合企业现实问题做到低碳物流的行业标准,以及低碳物流未来发展前景,这都是物流业界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低碳化物流得到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低碳物流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低碳经济与物流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从高碳对人类所带来威胁作为切入点,主要对美、欧、日发达国家基于低碳经济模式下低碳物流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在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国低碳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是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物流将成为未来的行业热点,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业粗放型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怎样让企业能够正确意识到低碳物流的作用,分析了低碳模式对我国物流业带来的影响.如何结合企业现实问题做到低碳物流的行业标准,以及低碳物流未来发展前景,这都是物流业界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低碳化物流得到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低碳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出台相应的低碳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低碳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低碳物流业 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已经提出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的口号,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的物流低碳发展受制于观念滞后,受制于引导和管理政策滞后,受制于行业粗放发展模式,受制于物流设施设备的落后,受制于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不够.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责任重大。文章从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现状及物流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低碳物流的概念。进一步指出了实现低碳物流的途径:一是通过构建全社会大物流系统,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物流系统中的能源消耗;二是通过物流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高物流系统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文章为研究低碳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在促进物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物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物流运作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迥异,低碳物流是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物流运作模式.低碳运输方式的选择,仓储系统的合理布局,绿色包装系统的实施等都是实现经济运行绿色化的物流保障,低碳物流模式是低碳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低碳物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物流是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新阶段,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中国物流产业存在低碳意识薄弱、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粗放经营等问题。建立低碳物流,应积极引进或开发低碳物流技术,建立低碳物流信息系统,推行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运作体系,同时还应有政府在金融、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低碳物流的含义及兴起 低碳物流也称“绿色物流”,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地纷纷提出环保、绿色、低碳的概念,我国更是允诺会降低碳排放。在“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低碳之风”可谓席卷两会。而早在“两会”之前,致公党、农工党、台盟也纷纷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一时间,低碳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3.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钢铁企业绿色物流直接影响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从绿色物流及钢铁企业绿色物流理念出发,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芳 《生产力研究》2011,(12):183-186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也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物流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物流业如何加速发展,顺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是趋势,这就需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也就是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由单一发展物流系统,向低碳物流转变。在这种理念之下,文章通过对甘肃发展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缺陷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甘肃省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物流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环境、地理区位和物流资源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优势,并分析了物流发展不均衡、物流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物流技术落后等阻碍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物流政策、物流规划和物流技术等三个层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建立了低碳经济下绿色环保物流的理念,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低碳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发展低碳物流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并具体提出了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宁宁  张洪青 《时代经贸》2011,(20):115-115
在全国气候日益变暖的环境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发展低碳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业应向着绿色物流、循环物流方向发展,实行一体化管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理顺各种交通方式的联运,真正实现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19.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和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产业,物流业的低碳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约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以政策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3个层面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翠梅 《当代经济》2010,(6):107-109
运输作为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运输的绿色低碳化将大力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在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物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运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物流的思想,从公路运输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