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钉住通货膨胀率引导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惯性,减低通货膨胀水平及其波动性,改善产出、利率和汇率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行为,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有效地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尽管目前的经验证据不够全面和充分,但总的来说,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很多方面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基准,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5—200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2,(2):43-53,124,125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  王维华 《经济学家》2007,38(6):93-100
将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假设引入MIU模型,新凯恩斯主义者建立了与AS-IS-LM模型简单线性形式相一致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实现了基于微观最优行为的动态一般均衡货币理论模型与适用于货币政策分析的线性宏观经济模型的统一,政策分析的重点转向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但是,在政策目标选择,通货膨胀的动态性和政策工具规则设定方面仍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发生使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扭曲,是通货膨胀福利损失的真正症结所在.本文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回顾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研究成果.为减轻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经济系统的危害,建议我国货币当局建立通货膨胀预期调查数据库,并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作为监督宏观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予以重点关注和有效控制,评价货币政策效果时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指标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控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应成为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为了避免因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不断上升以及实体经济过热而导致的经济内外失衡产生"滞胀"风险的可能,央行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随后又强调要协调配合利用利率与汇率政策。本文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理论基础,在运用IS-LM-BP模型完成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后,再通过IS-LM-BP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如何结合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不均衡。强调货币政策的短期性和汇率政策的中长期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央行就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央行决策过程相关依据和程序的公布程度。汉(Hahn)[1]认为,透明度应包含目标透明度(goal transparency)、知识透明度(knowl-edge transparency)和操作透明度(operational trans-parency)。其中目标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明确,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政策偏好明确。知识透明度是指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以及央行对未来经济状况、通货膨胀预期的知识和信息公布的及时和充分程度;还包括公众对以上信息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向加强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取向和“微撞”的需求管理模式,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包含信息摩擦与信念冲击的理论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基本面冲击提高预期宏观经济指标偏差,信念冲击降低预期宏观经济指标偏差,并且基本面冲击主要作用于实际宏观经济指标,而信念冲击主要作用于预期宏观经济指标。进一步地,利用大数据文本识别技术识别央行以书面形式与口头形式沟通的内容,从而辨识央行沟通的有效作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通过调节微观主体信念,间接作用于预期偏差。其中,书面形式沟通与有关经济基本面的叙事适用于调节产出信念,口头形式沟通与有关货币政策倾向的叙事适用于调节通货膨胀信念;书面形式沟通对预期偏差的作用效果优于口头形式,有关经济基本面的叙事相较于货币政策倾向叙事更加有效。因此,央行沟通需充分发挥调节微观主体信念与纠正预期偏差的作用,尤其是以书面形式的沟通以及有关经济基本面内容的叙事。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有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林松 《当代经济》2023,(2):95-100
外部冲击会对一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造成严重影响。中国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明显下行,短期内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美国对华政策收紧等负面因素叠加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的同时还不断积累长期潜在风险,货币政策已经陷入比较明显的政策困境。长期内中央银行应该确立货币政策中性的理念,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过确立一个较长时间内清晰的通货膨胀率目标,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从而使中央银行享有更大的货币政策空间,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份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了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也随之明显加大,这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而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主要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总结了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优缺点。同时本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引发通货膨胀的众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之后,根据之前的经验,可以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模型测度与经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发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主要对消费有显著影响,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不明显。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使得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成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平稳市场供求,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利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不同强度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债务可控三大经济目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下行时期,低强度的税收政策与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协调组合能够快速地促进经济恢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经济过热时期,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地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平稳时期,高强度的财政支出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债务三大调控目标。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政策目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合理比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央行是否应该针对房地产价格制定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果仍存在分歧。基于2000-2010年我国季度经济数据,对比检验了融入房地产价格的泰勒规则与标准泰勒规则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依据标准泰勒规则所制定的利率政策,可以降低央行损失函数值,提高利率政策有效性。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房地产价格波动不影响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央行不应针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也就是说,央行需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其对政策目标的潜在影响,制定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中央银行非对称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偏好的福利损失函数最优化推导出潜在非线性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并将中央银行政策行为非对称性的原因归结为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同时本文实证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并检验货币政策规则非对称偏好存在性假说,结果表明,我国中央银行存在非对称通货膨胀平方和产出缺口偏好,对应地,货币政策规则呈现非线性特征,利率不仅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产生反应,而且也对通货膨胀平方和产出缺口平方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中性命题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春玲 《经济学家》2004,(3):99-102
理性预期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中性命题的模型分析只注意到人们受过去经验和经济变化的影响,而忽略了现期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没有考虑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因素对于预期的影响。因此 ,该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政策无效。本文通过对理性预期学派在预期通货膨胀时所使用的信息从时限上作适当的调整,用现期的信息代替过去的信息,发现实际产出方程中包括货币政策参数,因而得出货币政策中性命题不成立的结论。本文结论支持“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了揭示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周期性变化的宏观经济动因,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机理。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宏观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增加,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净额都显著降低。这些研究结果折射出,当货币政策收紧或宏观经济收缩时,商业信用资金从上市公司部门流向非上市企业部门;反之,当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或宏观经济过度扩张时,上市公司部门通过商业信用渠道从非上市企业部门吸纳商业信用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