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部分及今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甘肃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甘肃的经济结构和民营经济在各产业中的发展空间,指出国有经济的大规模民营化是今后甘肃民营经济份额增长和规模扩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又是制约甘肃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瓶颈。抗战以前,仅有一西兰公路勉强通兰州。抗战时期,开发西北及甘肃的交通运输是国民政府的一大举措。文章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北及甘肃交通运输业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得失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外向型经济对促进安徽省省内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指数考察了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状况和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地区间外贸的差异显著大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差异在缩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趋于收敛.导致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切实举措,以推动各地区外向型经济在适度差异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不均衡增长战略与外向型经济模式 1961年以朴正熙为首的少壮派军人集团上台时,南朝鲜经济尚在“贫穷的恶性循环”中挣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朴正熙政权标榜“经济立国”,决心改变这一地区的落后状态。当时,在决策层内曾就“经济立国”的战略问题展开讨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在发展模式上,采用外向型,还是内  相似文献   

5.
甘肃增长极与西部大发展结合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培育增长极,能够迅速地发展地区经济,把甘肃建成西北地区有活力的增长极有现实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综观我国广阔的西北地区,目前没有一个有活力的增长中心,这使得该地区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所以培育甘肃经济增长极对于甘肃经济的腾飞,乃至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淑娟 《发展》2008,(10):86-87
一、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现状 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尽管如此,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英语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基础异常薄弱,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牛瑞杰 《发展》2008,(8):125-126
甘肃民族地区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几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浩军  孙得才 《开发研究》2007,(3):115-117,124
甘肃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公共财政在构建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效用欠佳,导致这一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并且呈现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态势。从甘肃民族地区的实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探求构建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财政对策,对缩小甘肃与全国发展差距、缩小甘肃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芳芳 《特区经济》2014,(9):148-150
一般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向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外向带动"已经作为安徽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因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一下外向型经济,再选择描述外向型经济的指标,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安徽省与其他各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用主成分分析来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地级市的发展水平排名,结果发现,安徽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与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安徽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并根据以上分析指出大力发展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宏周 《发展》2011,(11):94-95
甘肃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历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速甘肃城镇化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适中、可行的城镇化方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来推动城镇化,以体制创新促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