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和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从背景改编、情节改编、人物改编三方面阐述了电影改编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创造的作用争意义.指出编剧及导演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表现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独立气质和风骨.这也说明,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手段,我们不能苛求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3.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自从问世以来,已经被多次改编者影视作品.05版的电影却并未一味地坚持对原著的忠实,而是大胆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理解和观点.同时,影片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对英国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展现和行云流水般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庞先清 《理论观察》2014,(1):120-121
侯咏据苏童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茉莉花开》,是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经典之作,《妇女生活》以三代女性的各种不幸探讨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命运的悲剧性,而电影《茉莉花开》在为我们展现婚恋悲苦的同时,通过严肃性主题的简化和批判性人物的弱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唯情唯美、唯真唯善的乌托邦影视世界。影视改编的美化这一复杂的艺术现象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侯咏据苏童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茉莉花开》,是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经典之作,《妇女生活》以三代女性的各种不幸探讨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命运的悲剧性,而电影《茉莉花开》在为我们展现婚恋悲苦的同时,通过严肃性主题的简化和批判性人物的弱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唯情唯美、唯真唯善的乌托邦影视世界。影视改编的美化这一复杂的艺术现象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双语对白电影是指在一部影片中不同关系的人物之间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对白的电影作品,当今影坛的此类影片大多改编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其实用价值在于具有能够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推广价值、呈现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传播的文化价值、对改编成电影的原著小说展开双语研究的文学价值等方面,对此类小说作家的深入了解、对作品的深度剖析和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深层次比较更是引起了文学研究的三股"热潮"。  相似文献   

8.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1,(48):14-14
2011十大电影2011年文化盘点的十大电影榜单中,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丁丁历险记》和一战题材电影《战马》均榜上有名。十大电影中,有几部是根据原著改编:漫画改编的《丁丁历险记》、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科里奥兰纳斯》、小说改编的家庭剧《后裔》、葡萄牙古典小说改编的《秘境里斯本》。  相似文献   

9.
媒体速览     
2011十大电影2011年文化盘点的十大电影榜单中,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丁丁历险记》和一战题材电影《战马》均榜上有名。十大电影中,有几部是根据原著改编:漫画改编的《丁丁历险记》、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科里奥兰纳斯》、小说改编的家庭剧《后裔》、葡萄牙古典小说改编的《秘境里斯本》。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的杰出小说作家。她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从不同侧面来描绘女性,从而形成了她关于女性的独特观念。她作品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示出了她独特的女性观念。作品在从现实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的婚姻爱情观等层面都体现了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电影对于张爱玲,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是“有一种难言的恋慕”。她自己就是个标准影迷,早在中学时代,就写过独到的影评,非但如此,她更在40年代开始写电影及话剧剧本,如: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话剧《倾城之恋》,上映后即大受欢迎。60年代,她又为香港电影懋业公司编写剧本,计有《小儿女》、《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等。80年代至今,张爱玲的作品在内地逐步解禁,她的40年代的作品再度走红文坛,掀起了读者阅读张著的热潮,而部分身为张迷的电影人将张爱玲的小说改编为电影,计五部:《倾城之恋》、《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海上花》,另有三毛编剧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故事的电影《滚滚红尘》及若干电视剧、舞台剧等。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少有样板式的,多是真实的小人物不彻底的人生,多描画日常生活的细节,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不是传奇的《传奇》,其实是很不好拍的。稍不留神,就破坏了原著的意境,令人回味的文字转化为影像后,是否还能保留原著的神韵,是考验导演功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出生于英国的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母亲乔安娜·罗琳,用一部小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让全球为之疯狂.她的这部创意新颖的魔幻小说《哈里·波特》是近年来国际上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从小说的创作、出版、营销,到电影的改编、制作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等,一环扣一环,整个产业链规模已达干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田苗苗  徐燕 《魅力中国》2014,(10):81-81
简?奥斯汀的作品以其幽默诙谐又富有讽刺性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和巧妙又有矛盾性的情节冲突等特征成为影视创作的宠儿。从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至今,将小说作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已成为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傲慢与偏见》被评为奥斯汀最浪漫、最著名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出身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傲慢商人达西由相遇、相识到相恋的曲折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荧屏版本,它们分别是1940年的美国电影、1995年的BBC电视剧和2005年的英国电影。文章将着重研究三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的不同处理方式,解读三个版本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作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短片小说《色戒》,上映之后引起各方面的反响,褒贬不一。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表现手法和叙事结构上必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简·爱》中梦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是一种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经过心灵折射的一种变形的反映。《简.爱》中通过梦这一叙写形式文本把简的充满疑虑和矛盾的内心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梦具有现实生活所特有的心理逻辑性,真实地反映了简.爱的内心动机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透露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并能够以一种惊人的方式给尚未发生的行为指出最好的方向,给梦者提供决定性的帮助,从而增加了小说的张力和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2,(14):64-66
当霍格沃茨和巫师世界被好莱坞流水线包装威一部无人不知的银幕巨制后,原著作者JK·罗琳与哈利·波特就一并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书籍作者和主角之一;当HBO把《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打造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精品魔幻剧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它来自于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笔下奇想;当《失恋33天》在多年难遇的“神棍节”火爆上映,更多的人才认识了在豆瓣上连载自己失恋经历的原作者鲍鲸鲸,而电影热播的衍生效应还包括《失恋33天》原著的市面脱销、书迷的疯狂爆增和鲍鲸鲸本人的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电影《赎罪》改编自同名小说,其艺术成就很大部分归功于独特的叙事。本文以《赎罪》的叙述层次为关注点,首先依据电影情节及电影"视点"厘清其三层叙述层,再分析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如何使用其独有的语言来展现叙述层次,最后围绕叙事广度、叙事张力、"赎罪""真实与虚构"主题三方面探讨丰富的叙述层次对电影本身的意义。发现电影《赎罪》的叙述层次,也许能提供一个新的解读电影的视角与线索。  相似文献   

19.
电影《紫色》就是作为潜在文本,延续前文本并更加广泛地宣传和创造了原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成为小说《紫色》的意义参照系。这同时也印证了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转化,从一个文本中抽取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其他先前的文本的论断,本文以女主人公西利亚为主线展开,就其互文特点进行比较说明,以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解读后文本对于前文本的改编,从而达到更加深刻地理解原著和体味艺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9):115-117
耗资1.2亿、时隔20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全安将长达50万字的著名小说,打造为140多场,时长为15分钟的电影作品。这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的大挑战,更是史诗般剧作打造成功所迈出的成功的一步。电影《白鹿原》首映礼在西安举行,图为全体主创人员与小说作者陈忠实合影。摄影/孙昊电影《白鹿原》在小说《白鹿原》发表20年之后,终于上映了。她的问世,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苦难,换回的一条爆炸式的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掀起了国产电影在观众中的轰动,也迎接来自各方的回应与评论。这也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