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体现独立自主的经营原则所谓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公司)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权利配置关系。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作为直接的经营者时,他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期望使资产获得最大的增值。但是,当所有者将其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经理去管理和经营时,由于资产不归经理人员所有,经理人员如果由于能力不足或失职造成的损失则要由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来承担。由于利益冲突,也就存在着经理人员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由于经理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2.
合谋:公有经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一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理论(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是过去30年中企业组织理论最重要的发展。该理论把公司制企业里的股东和经理人员的关系解释为委托代理关系。根据此理论,股份公司里股东是委托人,他们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授予经理人员(即代理人)。这种委托关系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1.股东直接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使  相似文献   

3.
贾小玫 《经济论坛》1999,(17):21-22
两种流行的公司治理模式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激励成为公司治理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讲,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资本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既能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又能消除上述代理人问题,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西方各国已形成了适合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解决了激励问题和代理人问题。目前在西方流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另一类是以…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及构成。所谓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实际上是指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权界限,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责、权关系构成的组织结构。从本质意义上看,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即股东、董事、监事会及经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司治理结构设置的目的在于从企业内部调整投资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既维护股东的最终利益,又保证专业经…  相似文献   

5.
对大股东的行为研究属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范畴.早期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如何保证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管理层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做出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7.
陈岚 《发展研究》1999,(12):47-49
斯坦福大学教授钱颖一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一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一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一般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结构来减低代理人成本。”这段论述对于研究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当前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主…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一个显的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由众多股东拥有,而由代理人负责经营,委托——代理问题由此产生。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问目标的不—致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导致所谓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立成 《经济师》2001,(9):124-125
文章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国有股东和国有法人股东持股比例过大 ,而且“国有”董事是纯粹的代理人 ,同时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又很难对这类纯粹的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 ,结果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中对经营者约束和激励的失败 ,造成企业经营低效率和其他若干问题的发生。因此 ,认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问题的根本取向在于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对于所有者还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有利的。基于诸如委托代理人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等前沿理论成果,兼顾考虑到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资本市场环境,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根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虽然是公司的出资人,但他们却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其经营行为的风险由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承担。这样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就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际的公司运作中,由于股东数量很多,只能够对公司的重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国有企业建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建立了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公司改造有一个规范和完善的过程。 一、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在股份公司内部建立起来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结构。所有者即股东将自己的资产交由企业的董事会托管,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股东们推举出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有能力和…  相似文献   

13.
委托代理机制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股份制的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制自身的不完善,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委托代理机制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所谓委托代理机制,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经营者(代理人)去经营和管理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经营者)与需求者(股东)相分离,这便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1.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  相似文献   

14.
对大股东的行为研究属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范畴。早期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如何保证以代理人为代表的管理层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做出最大的努力。不过,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股权不是分散的,大股东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解决了股权分散下监督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永青  侯益平 《经济师》2001,(10):198-198
在我国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对代理人的监督 ,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不断弱化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所有者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 ,只有加强对代理人会计行为的控制 ,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弱化代理冲突 ,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无论是封建社会里的东家与管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东与经理,只要有委托——代理行为,代理人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都必须符合委托者的利益,这应该是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我国国企改革初期,由于只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弊端,所以只重视给企业“松绑”、“施权让利”,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忽视了作为所有者应有的监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此相应的构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资产经营治理主体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就变成了剩余索取权和决策权,资产经营治理主体控制问题就变成了道具.有委托特征的出资人对代理人监督和激励问题,即代理问题.其实质是出资人如何借助委托一代理契约关系通过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保证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这一问题在国企的跨国经营中呈现出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使得委托人 (国家出资人 )和代理人 (海外公司经理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为突出 ,“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越位”问题将严重侵蚀国有资产。本文试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 ,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和产权关系的延伸,使其委托代理呈现出双重型、叠加式的特征。基于此特征,文章确立了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理论并作为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委托代理链能否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级委托链的委托人和代理人是否明确。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对其代理人两条途径同时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通过模型对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获取租金的合理界限与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20.
闫保强 《技术经济》2004,23(8):58-59
<正> 公司治理是在投资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保护所有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既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来降低经营权的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我国的股份公司大多由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现象严重,控股股东借助其特殊地位,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越权行事,以达到侵占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的目的。中小股东成为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东中的弱势群体,改变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制度安排,区别对待股东,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行使,应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