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两年来,海安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形成强势推进高效设施栽培发展的浓烈氛围.到2008年底,全县设施种植业面积达6万亩,其中2008年新增各类设施(含架构)栽培面积2.1万亩,被省农林厅表彰为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海门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以完善为农服务保障为支撑,围绕“做优特色、做强园区、做大产业”目标,日前制定了2010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2010年,全市亩产值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农田占比超过66%,其中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占比达到23.0%以上;设施栽培面积达21万亩,其中大棚栽培面积超过8万亩;建成2个省级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淳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十一五”末,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7.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全县高效农业面积38.6万亩,年均增长20%;设施农业面积7.76万亩,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4.
灌云是江苏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打破传统农业格局,提升农业结构档次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该县近年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从2006年开始,开始实施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的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努力通过大力推进以设施栽培为主攻方向的高效农业规模化,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大调整,提高全县农业产业水平和经营效益。大棚蔬菜热、花卉苗木热、高效养殖热蓬勃兴起,设施栽培已经成为灌云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和主要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5.
突破设施农业 推进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扬州市深入开展学习寿光活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全市高效种植业面积93.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55.6万亩,总面积149.1万亩。但是设施农业的比重还很低,2007年,全市大棚设施蔬菜面积5.5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为1.12%;其中,江都市2.2万亩、占2.10%,邗江区0.8万亩、占1.68%,宝应县1.3万亩、占1.10%,高邮市1.1万亩、占0.92%,仪征市0.2万亩、占0.28%。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江苏省溧阳市在科技入户工程的推动下,成功探索出利用大棚番茄后期套种水菜瓜栽培模式,亩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江苏省溧阳市在科技入户工程的推动下,成功探索出利用大棚番茄后期套种水菜瓜栽培模式,亩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市以“四青”、“蔬菜”、“特经”为主导的高效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其中“四青”作物面积45万亩,被列为江苏农业百项投入工程项目;蔬菜常年播种面积已发展到50多万亩次,设施农业8,5万亩,建有多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特经”作物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四色豆面积达50多万亩(铺地),蚕桑面积达5万亩,优质梨2万亩。畜禽生产稳步发展,年饲养生猪22万头。家禽1300万羽,山羊125万只,全市高效规模养殖占比达87%(按照省统计口径)。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以发展设施栽培为总抓手,以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扎扎实实推进"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创业增收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完成设施栽培1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的特色园区建设,建成千亩以上设施栽培基地19个,日光温室大棚10000多栋、钢架大棚50000栋、连栋智能大棚2万多平方米,亩均净收益达4500元.  相似文献   

10.
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设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江苏省泗阳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资源开发工程,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林地规模养殖等六大优势产业,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全面加快.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达3812万亩,新增8.3万亩;新增设施蔬菜栽培面积4.5万亩;食用菌突破2.05亿平方尺;林地资源开发面积26万亩,新增开发项目86个;高效渔业面积23万亩,新增6.5万亩(淡水小龙虾养殖面积4万亩);生猪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124万头和108万头;家禽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2450万羽和2260万羽;奶牛存栏超过3600头.  相似文献   

11.
江苏要情     
800万:3.36亿 先建后补“激活”江苏设施农业 800万补助吸引来336亿元资金投入设施农业!自2007年起,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区首次尝试用少量财政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农民投资的高效农业设施给予适当补助。近两年,此项资金共投入800万元,吸引农村闲散资金参与设施农业的投入达到3.36亿元。由此发展的近8000亩高效农业设施,使32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这一尝试为财政支农资金从“加法”向“乘法”转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睢宁县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一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迅猛。全县高效农业面积已达56.7万亩,新增20.7万亩,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55个;二是主导产业不断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建湖县近年来扎实开展高效农业突破年、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年和高效镇村创建等活动,强力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高效农业总面积已达4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3%;其中,设施农业总面积达6.34万亩。加快三大载体建设。根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状况,建湖通过政策倾斜、资源集中、挂钩帮办等措施,大力培植水稻制种、花木园艺、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等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九龙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颜单优质粮基地成为国家级有机稻米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建湖充分发挥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2010,(2):F0002-F0002,I0001-I0005
2009年,江苏各地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高效农业提前一年完成五年目标。全年新增高效农业287.3万亩,累计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402.3万亩。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0%以上。二是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超历史。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1.12万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围绕加快推进高效农业主题,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基地,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7.82万亩.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经济》2007,(6):16-16
扬州市邗江区沙头设施蔬菜产业园,从2004年开始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8800多万元,对1万亩农田配套建设了沟渠路涵闸及微喷灌等基础设施,修建了水泥、砂石路34.1公里.建成钢架大棚、连栋大棚、目光温室等栽培设施6000多亩,初步形成了总规模达万亩的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32.3万亩,占农村土地总承包面积35.4%,其中今年新增流转14.6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45.23%,预流转面积5.79万亩.已培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90个,入社农户9179户,入股面积3.86万亩.累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6.03万亩,20个镇都新建了千亩以上连片的设施栽培基地,全县高效农业达41万亩,其中设施栽培达6.28万亩.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对保障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省近几年蔬菜设施栽培发展很快,效果显著。在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因地制宜,加大我省蔬菜设施栽培发展的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概况我国的设施栽培起步于50年代中后期,起初从国外引进小拱棚栽培方法用于水稻育秧,后来用于蔬菜的栽培。60年代到70年代,小棚进一步发展,同时塑料大棚开始应用于蔬菜生产,80年代增加了日光温室。1984年全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只有29万亩,1998年已接近1500万亩。我国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为蔬菜周年生产,保障供应发挥  相似文献   

1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根据各地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以相当数量的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并通过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形成农业物化劳动和物劳动的高效利用,以取得最佳农业经济效益。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江苏省海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初见成效。累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4.6万亩,其中当年新增0.5万亩,设施栽培面积0.7万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28.01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30.7%,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53家.新发展高效种植业11万亩,其中新增设施栽培4万亩,新建和在建千亩连片基地3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