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对于一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于资本项目"双顺差"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从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国际收支失衡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总结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探究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双顺差"的收支失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长期呈现的"双顺差"非平衡状态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分析1990-2014年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数据,探究造成"双顺差"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现状把脉问诊。  相似文献   

4.
郭局长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的内涵与关系,以及与实现内外均衡的一致性,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收支平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一样,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而失衡的外部经济则会对内部经济均衡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6.
汇率变动、经济转型与国际收支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亮 《青海金融》2008,(4):15-18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格局,中美贸易磨擦凸显,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诸多挑战。提升币值水平能否有效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何正确解读币值变动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同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模式有所不同。受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属于双顺差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及量化指标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提出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格局,中吴贸易磨擦凸显,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诸多挑战。提升币值水平能否有效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何正确解读币值变动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10.
对国际收支平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顺差型失衡,金融账户连续十几年的巨额顺差是造成这种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我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最佳选择应是在减少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特别应注重加强多渠道的对外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经济内部失衡即投资消费失衡和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失衡的综合反映。由于内部失衡往往与外部失衡相互交织,分析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成因及调整对策很难脱离经济内  相似文献   

12.
夏斌 《中国外汇》2007,(1):13-13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首先是国内经济运行不平衡的外在反映,然而,双顺差也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更广的背景来看,中国顺差的大规模增加与全球经济失衡有关。全球失衡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分为哪几极?这一格局对国际收支平衡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特约相关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对上述问题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外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投资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外部经济失衡加剧;同时,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由流动性过剩引起内部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我国经济出现了内外"双失衡"。该文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涵硕  孙晶 《新金融》2007,(11):29-33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资本流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在经常项目顺差刚性的情况下,大量资本项目顺差进一步凸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的问题,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大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同,近年来山东省资本流动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直观的最新的统计数据,主要分析2006年到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重点剖析双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和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较大净流入格局。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88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略有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92亿美元,而2012年同期为逆差368亿美元。2013年9月末,我国新增外汇储备3017亿美元,同比多增2378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双顺差"格局,是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实体经济和投融资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基础尚不牢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国际收支平衡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全球经济发展、国内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宏观政策层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针对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形成的根源,我们认为解决政策性和体制性问题应作为近期调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