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是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但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延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放眼神州建筑物多为现代建筑风格或者是西方建筑风格,外来建筑元素十分活跃。相比之下,中式建筑风格,尤其是带有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物相对较少。本文将根据城市建筑风格的现状,分析传统建筑元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传统建筑元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陈华俊 《民营科技》2010,(9):247-247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自古有之,具有丰富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充分运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理念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发扬。坚定的将“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在建筑上,维护现代建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学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运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来规划与设计建筑物,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建筑风水学指导了中国几千年的城乡建设,成就了无数著名规划师与建筑师。  相似文献   

4.
张峰  熊红丽 《企业导报》2012,(8):240-241
中国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等。大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文化自然表现得更为显著和更加集中。本文主要是以"门"为代表来把这种建筑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中见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的建筑,建筑从古代发展到现在,经过长期的演化,必然积淀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上.中国的建筑总是给人一种神秘色彩,有着和道家,佛家,儒家结合的思想等,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建筑,给人是一种高耸的,科学和宗教化感觉明显,多是几何的,西方建筑更注重物.我们把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不断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文化支柱.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31):1-3
建筑色彩与城市社会历史文脉的形成、与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形成、与城市居民归属感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归纳了长春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建筑色彩特征,并从自然环境条件、传统地域文化、近现代地域文化、建筑技术与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影响长春建筑色彩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长春建筑色彩的规划建议,为延续长春地域文化风貌特色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历来是建筑界的重要话题,然而要使建筑现代化与民族化达到真正的融合绝非易事。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着重探讨如何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自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许多文化现象,例如哲学、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社会生活、艺术美学以及生产经济活动等等,或多或少都要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建筑自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东方建筑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文化氛围。东方建筑在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下,已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与特色。通过对东方建筑的研究,可以发现起一些显著的文化内涵及风格特点,在今天对我们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4):200-202
本文通过对东莞蔡边村老人活动中心——钟氏福德堂设计方案及建筑空间理念分析,探讨岭南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传统岭南庭院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它随着人类建筑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建筑类型的发展而发展,并从建筑的结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系列的门的文化。本文通过对古代门的各类装饰元素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等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非常丰厚,使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文化放在首要的位置,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民族个性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光荣责任。  相似文献   

12.
鞠颖 《价值工程》2011,30(36):64-64
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起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及研究中最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就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色、如何传承及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浅要的研究及阐述。  相似文献   

13.
陈昕怡 《企业导报》2014,(12):42-42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支撑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正面价值。因此,发挥现代传媒的关键作用,以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福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彰显区域传统文化特色,而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科技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不仅代表建筑设计师文化灵感,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一个社会或者城市的人文底蕴。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能够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使建筑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具有更深厚的人文底蕴。就目前的建筑行业现状而言,现代的建筑物大多只注重建筑的性能和外形,却忽略了建筑物的在人们心中对它的真实渴求因素,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具备优异性能时,却没有一些人文内涵。本文从城市与建筑的设计关系出发,进一步阐诉了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并对建筑与人文的协调统一做了细致的探究,希望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为我国以后的人文建筑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设计界追求设计要走"民主化、本土化"的呼声中,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装饰空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基本构成出发,论述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室内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探讨了其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使用功能上的完善,更多的开始考量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外观审美。建筑作为一种人文产物,无论其设计还是施工都是一种人文文化的体现,所以,建筑物的设计和审美归根结底要符合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必然会带来建筑文化的交融。传统建筑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不同建筑文化交融碰撞过程中,兼具两种建筑文化基因同时又进一步融合创新产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地处临川文化圈和庐陵文化圈交汇处,其建筑形态同时受两种建筑文化的影响,结合当地的风土,经过吸纳、选择与融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侧重于文化交流的角度,采用文化地理学、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以珠溪村为例,从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交流的背景入手,首先从宏观上分析该地区文化产生交流的因素,其次从中观上分析传统村落布局特色,最后从微观上分析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以期进一步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0):65-6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体景观是现代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对于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建筑水景作了简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水景设计中,结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提出后了今后建筑水体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期,低碳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因传统建筑文明可以衡量城市与建筑文化先进的程度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人如今引以自豪的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既是我国不同地域多民族建筑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我国先民们在农耕时代积淀的建造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还应该创造代表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新的建筑文明。"低碳"、"绿色"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也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的内涵。从新时期建筑方针的思考,到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