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前,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相应改变,金融创新朝着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章研究了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与不足,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改进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互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金融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彼此渗透将传统的金融业带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互联网金融(The Internet Finance)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联合来完成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虽然互联网金融填补了金融体系的空白,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P2P平台"善林金融"事件的分析,探究"善林金融"的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创新形式,日益推广发展起来。但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探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我国企业和公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正以一种新的形态威胁着各行各业,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及防范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即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融通或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飞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其风险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更为复杂。本文从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入手,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而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消息源源不断:阿里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阿里小贷和内侧的信用支付、微信的微支付、腾讯基金超市、财付通和长城证券合作成立网络券商、新浪推出微博钱包、京东发力供应链金融和P2P……各家互联网巨头纷纷以一种低调而又迅猛的姿态快速渗透到中国的金融业中。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优点在于便利性、范围性、透明性,中间成本核算也更为低廉。本文将首先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其典型模式,其次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最后结合2014年"两会"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成长,新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日趋兴起,这一新兴金融力量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本质上并未转变金融的属性,只是对金融的组成要素进行了重构,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次伟大改革.本文作者在本文中对我国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改进经营或监管现状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互联网金融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近几年,大量金融创新产品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丰富了金融市场,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应鼓励金融创新的产生.然而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产生,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时需清醒认识金融创新潜在的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这些风险发生.文章认为可以从完善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创新主体、加强预防金融创新风险的国际合作等方面防范金融风险,使我国金融体系高效、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产品,提升资金的融资效率与利润份额,针对财富的保值增值需要,以及资金缺乏群体的融资需要,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进度,补充金融体系的创新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问题快速显现出来,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有促进作用.重点解决互联网金融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以及风险预防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更加有效地控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监管困难.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一种利用互联网开展借贷业务的小额信贷形势迅速发展,这就是P2P网络贷款平台。由于其方便、灵活、快捷,近几年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P2P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而列举其存在的风险,最后针对P2P网络平台的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雷鸣 《企业导报》2010,(1):171-172
在我国,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隐藏着重大的风险隐患。历史教训表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爆发,将迅速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要采取积极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已经显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改变了金融地产企业的销售、生产、管理方式。文章通过对金融地产行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提出利用互联网手段防范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已经显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改变了金融地产企业的销售、生产、管理方式。文章通过对金融地产行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提出利用互联网手段防范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产业链和金融服务的加速融合,作为金融行业的革新业务,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对于一些中小型创业公司来说,尽管跟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浪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且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因此面临着多种风险.文章分析了中小供应链金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5,(34):39-41
近期,互联网金融占据了重要地位,这都是归结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互联网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非单一性,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具有高瞬时性、快联动性强、虚拟性超复杂性等特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操作、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陶莉 《管理学家》2021,(2):36-38
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种新的产品,新产品的出现往往会对传统领域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其出现也会给该领域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金融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在其产生之后很快被人民群众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个人资产从以往的商业银行存款向互联网金融过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介绍以及互联网金融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够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金融服务形式,其中以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在电商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模式难以覆盖新需求以及互联网金融高效率低成本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商金融快速发展.电商金融在个人、商户两端业务中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通过乘数效应放大了平台的交易规模以及活跃度.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电商金融同样存在着一些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和监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网络、信息、信用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风险的建议。对此,我们应重视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并加以防范以维护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以颠覆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而备受瞩目。然而,许多人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内涵缺乏清晰的理解,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监管政策也难以入手。在功能金融观的视角下,界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边界和类别,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之所在,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的科学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否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宏观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存在一些高风险隐患。虽然我国金融体系风险尚未失控,但金融风险可控程度面临着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