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及升级版《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倡导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新时期金融发展指明了新航向. 数字普惠金融强调对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的利用.数字技术在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三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必将使普惠金融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并将引领数字经济全面、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来,数字普惠金融就在我国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使农民群体拥有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并改善其收入状况。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金融认知水平和互联网使用深度是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9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正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数字普惠金融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成为国际共同行动纲领,两省一市在金融领域各有特色定位,又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以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2011年至2018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引入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对离散的指数进行函数化处理,发现长三角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曲线的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其次通过拟合发展曲线的速度和加速度,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动态演变模式,发现其存在四个阶段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借助函数型主成分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战略效应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不确定性风险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公布,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推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手段日益涌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碍于政策环境、金融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各种制约,其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面临着较城市地区更加艰巨的挑战。通过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框架和运行逻辑,剖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市场层次和产品"的改革目标。近些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得到联合国和G20峰会各国领导人的支持。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同世界发展水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差距尤为显著。本文以江苏省北部地区农村为例,浅析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探寻如何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实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并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加信贷资源获取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异质性检验发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期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企业所属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更有效。研究结论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5G、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进一步融合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在解决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旧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发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传统普惠金融更快发展、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当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家》2017,(1):68-71
绿色金融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 2016年9月5日,G20杭州峰会闭幕并发布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首次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写入G20峰会公报中。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更加有效和全方位地为社会各个阶层及群体提供可及的金融服务,因此也被称为“包容性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被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以及决策者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在近几年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形成数字惠普金融。本文借助5G等新兴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普惠性,探索了雄安新区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旨在借助京津冀现有资源改善河北省自身较为落后的发展局面,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对现存问题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想了“5G+雄安新区”平台并详细阐明了相关的设想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为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逐渐融合,合作共赢渐成趋势。金融科技的兴起为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其应用也面临诸多的困难,亟待研究解决。论文从《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视角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举措,然后揭示存在的问题、剖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声音     
应英国首相布朗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日至2日出席了20国首脑伦敦金融峰会。G20峰会发出了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中国以闪亮的形象来到了G20金融峰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了定量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参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人民银行已连续三年开展了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及指标体系填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涵盖我国省域内各市(州)传统金融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两个方面、13个指标数据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采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运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得到2015年湖北省13个市(州)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位次。研究发现,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水滴"型格局,各市(州)之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差距需进一步缩小,应当在加强传统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深度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了定量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参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人民银行已连续三年开展了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及指标体系填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低收入人口,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具有更好的相对贫困减缓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减缓相对贫困,其减贫效应大于传统普惠金融;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相对贫困程度下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相对贫困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在提升传统普惠金融供给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实地情况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的收入分配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解决普惠金融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北川羌族自治县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支付普惠、融资普惠、渠道普惠和信用普惠等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从树立负责任的金融理念、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等方面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7.
霍豫 《青海金融》2019,(1):29-32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优点;其次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数字普惠金融的信息安全、征信体制以及监管问题;最后从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整的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制以及对数字普惠金融展开全面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具备了数字化、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一级维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普惠效果;第二,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也能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但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要大于城镇居民;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地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收敛效应。鉴此,在政策方面,未来应做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同时也应防范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发挥其应有的普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好为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869个县域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均衡效应和非均衡效应,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机械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其他县域相比,农业落后县、平原县和农业县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农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中介变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此,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抓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是传统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化,是减缓相对贫困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采用DEA-Tobit模型,利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数字普惠金融和相对贫困等数据,测算了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偏低且区域差异大,其中规模效率是西部地区综合效率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生产率指数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动影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中介效率、产业结构与财政自给率的提高与优化有利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率;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