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记>当中有"无才做,少有斗志,既饶争时".意思是当没有任何资产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当然包含体力)去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当一个人小有资产时,便应该凭着自己的智能尽快拓宽赚钱的渠道,以增加自己的财富.当一个人已经很富足时,那就要善于抓住时机,继续增加自己的财富.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继而开启了中国创富的另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万美元生产家庭现在是位居全球第三,百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已经接近80万户,其主要聚集地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等.每一地区都有超过两万户百万美元的资产家庭.随着老百姓对财产的投资,这个需求变得越来越踊跃.可是,你真正了解你手中的资产吗?  相似文献   

2.
当你在赚钱的道路上疲于奔波,身体每况愈下时,是否停下来想过这是否值得?当你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不断增加,是否因为不知道拿这笔钱来做什么而感到迷茫?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赚钱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花钱.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小沈阳给出了答案:人死了,钱没花完.所以人的一生不能受制于努力赚钱的过程,我们要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保持身体的健康 身为香港歌坛大姐大的梅艳芳,40岁的鼎盛时期就因宫颈癌辞世.年仅34岁的台湾歌手阿桑,更因乳腺癌病逝让人扼腕痛惜.  相似文献   

3.
资讯 读者     
《科学投资》2007,(2):8-9
上期评点 当更多的人去关心富豪们第一桶金的挖掘方式时,其实忽视了富豪起家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在他们攫取第一桶金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寻找财富和积累资金的过程。富豪们第一桶金的攫取方式,对更多创业者来说是一种思路的引导.而他们起步时的经历.对创业者来说就是一个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案例。《科学投资》这次将目光投向富豪们的起步阶段,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创业者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会财会》2009,(1):46-46
理财不仅是投资,更是循序渐进地培养“赚钱、存钱、省钱、钱滚钱”的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拥有滚滚财源。努力赚钱,累积“第一桶金”。对于鲜有意外“横财”的职场中人来说,一定要把提高工作收入列为最重要的目标。随着薪水的不断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积起可供理财、投资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5.
王奇 《投资与理财》2013,(14):42-43
如果要问十万元投资什么最赚钱?相信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赚钱的项目多如牛毛,但不一定就适合你。要想创业,首要前提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小编特此挑选了一些创业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案例中创业者不过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自己喜欢东西上稍加创新,却开辟出一片蓝海。  相似文献   

6.
赵芮 《理财》2005,(10):59-61
提问10个女人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起码有9个女人会回答:开个小店.花店、书店、服装店、玩具店、饰品店………这几乎成了女人埋藏于内心的一个模糊理想,小店恰巧就成为实现这种理想的载体.因为人生最幸福莫过于此: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赚钱.假如你只有5万块,你想开个什么店?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宿淇 《理财》2007,(3):34-36
如果有一天,当你拥有一笔300万元的巨额资金,你将如何选择?大学毕业不久,他主动下岗,开始最粗糙的草根创业,当来势汹汹的大公司吞没了他的所有构想后,他变得一无所有。无奈之下去人满为患的人才市场找工作,却发现了一个别致而有前景的赚钱模式。恰逢其时,天使  相似文献   

8.
<正>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是什么档次。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卖信息、卖钱、卖他人的注意力、卖自己的时间。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赚钱。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  相似文献   

9.
王东梅 《投资北京》2012,(11):90-91
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小店,本钱小,利润可观。至于如何经营,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有文化品位俗话说,"小本生意赚大钱",如果你有钟意的店铺,有意识让手里的钱动起来,就有可能赚取第一桶金。有了创富的信心,当一个老板并不是很难。而当一个有文化品位的老板,则更可以提升自己的老板档次。要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老板,首选的是开一家文化店。这些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小店,本  相似文献   

10.
我读过能找到的几乎所有乔布斯传记,比我更熟悉苹果历史的中国人恐怕也不多。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个桀骜不驯、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后来佩服他能东山再起。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但最近这三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甩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猛烈冲击,之前用iPod超越了索尼。如果孤立地看这几个产品,或许你会觉得也没什么,但乔布斯就好像真的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狄奥力·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和所有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他争强好斗,也喜欢逃学.惟一不同的是,菲勒有一种天生会赚钱的眼光.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十美分,他竟然在一个星期内赚回一辆新玩具车.菲勒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2.
《金融队伍建设》2009,(6):70-70
马云。45岁。1995年创立翻译社。第一桶金:中国黄页。“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  相似文献   

13.
经常在各种网站中看到创业者抱怨自己的公司没有投资者注意,听起来就像是辛辛苦苦做了个东西楞是没人买。我觉得现在有些创业者已经不关心怎么赚钱,而是关心怎么编故事圈钱了。为什么大家不把创业当成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生活方式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私募PK公募     
自从私募诞生的那天起,它和公募似友非友、似敌非敌的关系就已经注定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资本战场上,公募和私募对阵虎视,驰骋激荡,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赚钱".管你公募还是私募,管你拼个你死我活,市场只认准"赚钱".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理财》2009,(10)
你知道1908年洋人眼中的清朝风俗及慈禧太后"奉安大典"吗?你看见过1894年甲午海战的历史现场吗?你见过梅兰芳当年<天女散花>现场剧装照吗?你知道1900年老北京天主教南堂被毁之前和未被修复的清漪园(今颐和园)到底是什么样子吗?这些历史信息,传统的瓷器、玉器和书画收藏品哪怕再价值连城估计都很难回答,而老照片却可以.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07,(12):28-30
廊坊市市长王爱民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信用体系 一个地方政府建设金融生态,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信用体系,要打造诚信廊坊,让大家一提起廊坊就愿来投资,肯定要赚钱,赔了钱政府要管,有了呆坏账政府帮你要.在廊坊的企业,如果欠了银行的钱不还,将来城市建设招标就不允许参加,我们就不鼓励银行支持给你贷款.  相似文献   

17.
泡沫论?     
是否有泡沫或者只是过热而已,对于这个行业生态圈的从业人士来说,不管你是这个链条中的投资方还是创业者,"赚钱"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8.
杨果 《金融博览》2011,(10):76-78
杰西·利弗莫尔,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0岁时,通过股票赚得第一桶金;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并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大空头"的称号。他数次成功预言股市逆转,在所有人都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却可以全身而退、笑看股市风云变幻。利弗莫尔常言:每次违背自己的法则,他一定赔钱;遵循法则,就一定赚钱。这些投资法则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养基,你是为了干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你可能觉得有些错愕,养基不就是为了赚钱嘛,还能干什么?其实,赚钱也分短线和长线,最终目标的不同,在投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初恋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像香醇的法国红酒一样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可惜我们不是名人,无法将这温馨感人的一切搬上银幕,只能默默地将它“尘封”于心底。这时,如果有人能把你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制作成一部只属于自己的“爱情动画片”,是否会令你怦然心动?安徽女孩李欣桐,就靠这个“金点子”撞开了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