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信用证作为贸易结算的方式.由于信用证所具有的表面真实性、独立抽象性等特点,为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的便利和发展,但是同时也给信用证制度埋下了隐患,使不法分子有机可秉,实施针对信用证的诈骗行为,给贸易中的参与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文章主要介绍信用证欺诈相关的一些常识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结算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既有传统意义的风险,诸如进口商不开证、开假证、附加"软条款"、以"不符点"为由恶意拒付等;也有现代意义的风险,如买卖双方相互勾结对进口代理商实施诈骗、滚动开出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出口商利用远期信用证中欺诈例外的豁免骗取货款、进口商利用受益人对信用证条款的理解欠缺恶意拒付等。因此,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信用证结算风险的防范,特别是针对当代信用证结算欺诈的新特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结算方式。由于它构成了银行有条件的书面付款承诺,银行信用介入其中,使得这种结算方式对于贸易双方更具安全性和保障性。但另~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亦利用信用证业务银行只管单据,不管货物及合同等特点,伺机诈骗,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值得我们重视O现笔者就信用证业务中欺诈的主要方式及防范措施作一简要分析。一、信用证业务欺诈的主要方式1.软条款信用证。这类信用证由于其条款不易被出口商掌握或执行,主动权完全被进口商或开证行单方面控制,从而使出口商处于被动境地。例如:信用证中规…  相似文献   

4.
张昊梅 《发展》2006,(12):152-154
商业银行跟单信用证是银行界与商业界为解决国际商事交易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冲突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结算工具,是国际金融法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根据信用证的独立原则和“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法律属性,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所关心的只是单据,而不关心单据是否名副其实。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欺诈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和适用条件以及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制度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正全 《魅力中国》2013,(20):306-308
摘要:信用证欺诈案例不断发生,既给进出口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信用证欺诈源于其独立抽象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被不法者所利用。使得独立于基础合同的纯单证史易被变相运作。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稳定交易秩序且维护当事人利益,研究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对信用证欺诈进行法律救济,成为时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司法止付制度应运产生,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欺诈例外规则对信用证的三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欧美等国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频发性及判例法制度的灵活性,"实质性"欺诈的认定标准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信用证交易的实践时间较短,应对信用证欺诈案件不仅经验少,而且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得立法往往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本文以国际惯例及国内相关立法、司法案例为基础,浅析信用证受益人欺诈,并借鉴判例法思维检视我国的实质性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范围的扩大,信用证成为国际贸易最普遍使用的支付货款的方式,它对买卖双方来说,既安全又可靠,加速了贸易的发展,但是作为中枢作用的银行,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就银行在信用证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欺诈风险产生的原因、欺诈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靖 《中国集体经济》2014,(34):100-101
如今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攀升,大笔的资金将通过信用证的方式支付,由此也给诸多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埋下了诸多隐患,而如何防范欺诈风险一直都是国际贸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几种常见的信用证项下欺诈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信用证欺诈对于进口商的风险,进而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保障进口商利益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飒 《辽宁经济》2007,(7):49-49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国有银行的介入让信用证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因此信用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进行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货物,这就让一些不法商人有可乘之机,利用信用证这一特性进行欺诈活动,我国信用证欺诈案也在日益增加。从信用证的欺诈中可以看出,信用证欺诈一般涉及的金额都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李冰 《特区经济》2010,(7):216-217
金融危机下进口商的信用和支付能力普遍下降,信用证对出口商收汇安全的优越性凸显出来。但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不能完全防止欺诈的发生。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充分发挥信用证的优越性已成为众多出口企业和银行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常见的信用证欺诈方式,提出了一些防范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维芳 《山东经济》2006,22(3):70-71,81
我国参与国际民商事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贸易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常有发生.如何预防信用证的法律欺诈,遇到此类问题怎样解决,是摆在进出口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红日 《中国经贸》2008,(20):36-38
欺诈例外规则对信用证的三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欧美等国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频发性及判例法制度的灵活性,“实质性”欺诈的认定标准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信用证交易的实践时间较短,应对信用证欺诈案件不仅经验少,而且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得立法往往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本文以国际惯例及国内相关立法、司法案例为基础,浅析信用证受益人欺诈,并借鉴判例法思维检视我国的实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买方如果预付货款,担心卖方不按合同规定发货,甚至不发货;如果卖方先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也担心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做买卖双方之间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其中,银行所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信用证的产生,就是因为在异国间贸易中存在欺骗的可能性,而作为一种融资活动,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未消除国际贸易中欺诈的各种成因。因此,事实上,信用证方式的使用,总是伴随着各种信用证欺诈同时进行的,请问《当代经理人》,如何才能认识信用证方式本身运作的特征,以防范信用证欺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信用证支付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我国出口商如何防范信用证支付下的风险,达到顺利收取货款的目标,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信用证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出口商使用信用证支付的风险特点出发;分析了信用证存在制度本身的风险和人为因素的风险,对我国出口商使用信用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针对产生风险的具体原因,提出了我国出口商在信用证支付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证一致是国际贸易货款结算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中最为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如果信用证受益方所提交的单据与买方通过银行开出的信用证要求不一致,银行就有权拒绝付款。所以,卖方单证人员制作和提交的单据应当做到与信用证的要求"严格符合"。本文从单证一致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单证一致在外贸实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单证一致的变通方法,以便确保"单证一致"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惠颖  袁博 《中国经贸》2009,(24):112-112
在国际贸易中,远期信用证作为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一种,是银行及出口商对进口商的一种融资方式,很受进口商的青睐。但无可否认,远期信用证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本文旨在对这些潜在风险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欺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信用证软条款就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方式,本文在分析几种典型的软条款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对策,以期对我国外贸企业识别某些外国不法商人设置的陷阱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欺诈例外规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青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5):118-120
信用证欺诈正日益侵蚀着信用证交易的安全和高效。各国为了弥补信用证运行机制中的缺陷,逐步发展起了欺诈例外规则,借助司法力量平衡信用证交易各方当事人的相关利益。本文运用比较法,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理论,分析了欺诈例外规则产生背景、法理基础、具体运用规则、救济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但信用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其中软条款问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种。信用证软条款危害巨大,使得贸易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处于极不平衡地位.损害了受益人的利益,威胁了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优越性。本文从一典型案例入手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郭松珍 《特区经济》2011,(9):236-237
伴随我国加入到WTO,国际贸易日渐充实频繁,作为在国际结算中占突出地位的结算方式的信用证也渐渐受到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业务人员的信赖,但是信用证并不是完全的安全,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为此,采用良好的防范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