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和谐社会建基于农村各利益主体间和谐的利益关系之上。农村改革引起了农村既有利益关系的变化,产生了诸多新的利益主体和相应的诸种新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了乡镇企业改制所致新利益关系。处理好农村利益关系使之臻于和谐要求,协调好、统筹好农村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处理的原则是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处理之努力的重点应放在农民利益的凸显与维护方面。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但实践中多元协同并不能自发生成,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运行机理提供了相契合的研究范式。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实质上是各主体间利益博弈过程,协同供给的实现依赖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状态的达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中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继而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以政府为基点,各利益主体间形成的扇形关系网进行了全景分析。通过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审视,提出实践中促使农村公共物品各利益主体间良性互动、达成利益均衡状态、实现协同供给需政府从制度层面、运行层面、技术层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形式与构建利益共同体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 《现代财经》2003,23(7):56-60
利益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的核心。在农业产业化各利益主体之间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农业运行模式的根本转变,有效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体必须遵循一些促进其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利益关系作为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基础关系,对经济社会能否成功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引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协调应当有效兼顾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两个目标,统筹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需要,有效协调城乡、阶层、地区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凝聚发展能量,为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利益协调的目标、存在的现实矛盾,探讨如何协调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利益分配的重视,尤其需要通过财政手段来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政府通过财政公平调节利益分配,首要的问题是扩展财政公平的内涵,从仅重视财政收入公平到同时注重财政支出和财政预算公平,同时要把这三者的公平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联系起来,通过财政的公平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甚至社会公平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关系都决定于这种利益关系。农村的利益分化使农村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始终是围绕利益主导这个轴心而展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的制度从一种调节伦理道德动机的制度,发展到一种调节利益关系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造成其在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应该建立健全多元化安全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宏观调控手段;发展安全中介,实现安全生产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理性合作博弈;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安全事故法律惩罚力度和经济赔偿成本。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供给视角分析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其问题在于:供给主体不足;险种萎缩;保费收入下降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制度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立法工作滞后;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小;赔付率居高不下;缺乏有效的保险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等。得出的结论是:应从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建立财政支持制度、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方面入手,使我国农业保险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理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而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错位、缺位,其间关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约我国工业遗产旅游保护和开发的关键。为了确保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有的主体利益相关者角色进行定位,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利益,从而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追寻到政府内部的"部门利益"问题。部门利益的固化与扩张,带来横向的部门财力割据,主宰了政府财政分配的权力;加剧了纵向上的财力上收,使地方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改革决策与行政不分的行政体制和零碎化的财政分配方式,破解部门利益切割,才能有效实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