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晓 《魅力中国》2011,(17):350-350
考研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考研期间的体育锻炼、身心状况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其为更多的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假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德州市农村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良好,农村中学生锻炼的强度适中,锻炼的时间基本合理,德州市农村中学生课余锻炼的项目主要以篮球和跑步为主。但是要加大对德州市农村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锻炼条件。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近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而,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十多年来持续下降,所以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激励全体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推出的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文举 《魅力中国》2011,(5):352-353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对部分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残疾学生同样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残疾学生同样能够受益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能起到特殊的康复功能和开发代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磊  屈建华  徐宪 《魅力中国》2013,(19):212-213
学校体育是学生获得体育教育的初始阶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思想。这实际上是学生长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的具体成果.也是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新营 《魅力中国》2013,(14):246-246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高中生因受高考应试的影响,在体育锻炼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搞好体育教学,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9.
胡致远 《魅力中国》2010,(33):178-17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光霞 《魅力中国》2011,(17):334-334
通过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初步探讨,发现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常识不准确,坚持锻炼的意志力不够。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中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凤栓 《魅力中国》2014,(8):244-24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日月积累的,作为高校的体育锻炼教学,它对于我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作用,才能更好地使学校体育切实有效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定向问题,处理好与终身体育发展关系。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大理市八所农村中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调查表明:大理市乡镇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认识;完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以及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刘涛智 《新西部(上)》2010,(3):236-236,243
本文以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还未达到要求.其原因是许多学生把闲暇时闻多数用在上网、看电影等方面上,还没有把身体锻炼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概念.所以,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陕西省民办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要加强学生体育观念及意识的转变,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学业以减轻学生压力,适度增加学校体育运动场所,支持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健全学生体育运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方伟 《魅力中国》2014,(5):257-257
体育锻炼对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强壮的身体,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疾病。在高校,进行体育方面的改良,首先要符合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趋势,遵守教育发展的规则,形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高校,把终身的体育锻炼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是时代所需,同时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时间支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课余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就如何进行课余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把教学内容、各种活动和课余教育有机结合。努力使学习本身成为学生愉快的课余活动的组成部分,逐步使学生认识课余生活的正确支配的重要性,意识到正确进行课余生活的必要性,从而,更利于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06年12月23日,全国亿万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从此标志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拉开序幕。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始之前,我国中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同样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水平也是逐渐下降的。在升学考试及就业的压力下,参与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学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8.
为不断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教学效果。通过采取课堂体育教学为主。课外体育锻炼延伸为辅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以优化的课程结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锻炼、休闲、游戏的需求;为推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桐 《魅力中国》2014,(17):229-229
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的运动。强健的身体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重要体现。阳光体育运动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和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心情下参加体育运动。从而达到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胡伟 《魅力中国》2009,(6):115-115
当前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作为体育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把课中所学的知识、技术、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并且把此项技能运用在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去,这样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已掌握的技能和方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有效延伸与拓展。对此,我认为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应融入“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