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林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开展对外投资的步伐,但受企业自身和东道国环境等影响,不少企业碰壁,在此基础上研究林业企业对外投资与林业产业升级。文章从产业规模、贸易和对外投资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林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原因,指出林业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恶性竞争、产品附加值低、东道国环境制约等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增强企业竞争力、重视森林培育等建议,为稳健推进我国林业对外投资、实现林业产业升级与建设林业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业企业产业战略总体设想林业企业面临重大抉择。是沿着畸型的产业发展道路走下去,还是当机立断,改弦更张,谋求新的产业战略,这是当前林业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四大支柱”性产业(木材生产业、营林业、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业)代表了当前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这些都是人们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交织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认为林业企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在保持木材生产的传统性产业的同时,必须走“林业工业化”的道路,即以营林  相似文献   

3.
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柱,是振兴林业经济的关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加快林业企业的改革开放,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即将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的新形势,做好入关的各种准备,林业部森林工业司、中国林业杂志社、中国林科院林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国有林业企业入‘关’与对策”有奖征文活动。一、征文时间:1993年3月20日至1993年9月底。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十一五时期的林业工作,总结了十一五林业建设的5条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做出了4个利好判断。对十二五时期的林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提出了今后5年的总体思路、目标与任务,以及需要重点把握的5条原则,并从9个方面对2011年的林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十一五时期,国家把林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国林业必须重点建设十大生态屏障,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复关”林业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业“复关”的战略目标应与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相一致,即追求林业三大效益的统一,使林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产业。为此在突出带动性,相关性和效益性的前提下,选择人造板、林化,制浆造纸和森林资源培育为战略重点,并提出了木材、纸浆、人造板等重要林产品的具体“复关”方案。林业“复关”对策包括提高森林资源经营水平、重组林产工业.转换经营机制,开拓市场、加强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规范企业行为等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企业为依托发展“三佳”林业舒惠国林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不断地谋取森林群体的最优整体化效益。如何将林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统一起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使之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使林业生产者普遍接受并得到实惠。个人认为,关键是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林业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满足的要求与条件、实施现状,提出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机制安全性、完善会计评价指标、深入落实全员绩效管理、加强会计集中管理以及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六点建议,总结会计信息化的可行战略方案,以期提高林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林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我国林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此情况下,探索林业"走出去"发展路径,对于林业企业及时把握时机、开拓林业境外投资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赵义廷、付建全、史建忠和张昭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走出去"探索与实践》一书,聚焦林业"走出去"发展趋势,结合中外森林项目案例,深入探讨了林业"走出去"的基本内涵、发展思路等,并结合其指导依据和长远目标,阐述了内在的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林区县如何实现林业长足发展?素称“杉木之乡”的黎平县的回答是:奏好“三部曲”、唱好“三台戏”。首先以加快荒山绿化为基础,搞好生态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以商品林业基地建设为龙头,带动山地综合开发,广泛开展多种经营。随着商品基地和多种经营的发展,积极兴办林产工业,进而以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融成一体,走出了一条资源增量、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林业后劲增强的林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1.几个基本观点第一个观点:“转机建制”是林业全行业的事。有人认为,“‘转机建制’指的是企业,因而只是森工企业的事。”从局部看,“转机建制”的主要任务在森工企业,但从全局看,不仅是森工企业,而是整个林业行业的事。因为把林业分割成营林事业和森工企业“两张皮”,违背了森林自然法则和林业经济规律,同林业实际不相符。第二个观点:林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一造林、抚育、管护、采伐、加工、深度加工、运输、销售等,都是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林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体现商品经济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文烂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2):101-103,107
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并分析了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即林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建设、林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与林业企业人力资本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也在影响着企业。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样林业企业也要通过其文化特点来展示自身的独立意识和特殊意识。而这种文化形式或特点展示得越充分,表现得越彻底,就会使其内部的经营管理日趋完善,形象也就越高大。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职工的基本观念和信念一旦形成,企业精神亦随之建立起来,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企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而在林业企业彰显和谐的企业文化可完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林业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林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改革创新,拓宽思路,明确定位,完善内控体系,当好“管理参谋”,才能“强身健体”,确保林业企业经济运行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从内源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目前林业企业的融资情况,得出了林业企业融资正处于极度困难时期的结论。针对因为林业企业融资困难而无法对林业行业发展和林农增产增收发挥促进作用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政府层面、产业协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解决林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业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健全的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林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林业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江苏林业企业规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张智光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1):13-16,21
我国林业企业规模结构的优化向规模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近年来林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很多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鼓励和引导发展小项目,造成了林业企业规模结构失衡。这种数量偏多、规模偏小林业企业,已经不适应江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分析原因,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是提高江苏省林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黄玉梓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6):341-343,347
绿色管理是林产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论述了林产工业企业绿色管理的基本内容 ,并就如何促进林产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机制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有林业企业改革的立足点在于企业边界的调整。对国有林业企业组织形式的研究,可以从突破企业边界刚性着手。公司制改革可以使国有林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企业边界,通过这种方式调整企业边界的成本小于通过国家行政命令来调整企业边界。经过边界调整后的国有林业企业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而退出国有部门的林业企业则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企业生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发展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提出了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强化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公布企业的环保信息;争取生态环境标志,发表生态宣言。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林产加工企业规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彬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3):245-248
从林产加工企业规模结构的同一性与特殊性出发,对江苏林产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规模结构中仍存在着诸多严重失衡性矛盾,分析了产生这些规模结构失衡性矛盾的内在原因。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对规模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及目标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主要对策措施,包括培育龙头企业,限制劣势企业,树立市场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