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辉浮沉     
石破天惊,又一个创富神话的破灭!被誉为“中国民营传媒富豪第一人”的四川小伙子覃辉曾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是“大隐于世”。可覃辉本人的资本神话、传媒霸业最终未能落地生根,而成为空中楼阁。他之所以走到今天捉襟见肘、进退维谷这一步,他个人的兴衰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除了自身创业的“野心”外,更多的则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备、市场法规不完善所致。如果有人约束覃辉,相信他一定会打造成中国的时代华纳。但他无法抗拒扭曲的艰难环境,最后不由自主地成了昙花一现、辉映一时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2.
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区域,“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温州人卖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个打火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时,由于利益的趋动,温州人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于是上海人惊呼“温州炒房团已瓜分了上海”;而重庆又一个“温州鞋都”在形成;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项目等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温州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一再上演的新财富神话反复向人们说明,那种仅仅靠勤力,靠原始的买卖差价,靠控制成本等招数就可以创富的时代即将或已经过去,我们又将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富呢?  相似文献   

4.
掘金戈壁滩     
“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有“上帝选民”之称的犹太人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他们用创富的行动证明自己不仅要学习犹太人,还要超过犹太人。  相似文献   

5.
一再上演的新女性创富神话反复向人们说明:创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对于女性会更难:而偏偏有些女性却创业成功了,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04,(10):26-26
曾经在杭城叫响的本土超市品牌一个个“变脸”:陪伴杭城市民七年之久的家友超市更名为“世纪联华”,华润万佳超市也更名为“华润万家”。与此同时,各大超市争开新店的步伐加快、将新开五六家超市门店,这一切都预示着杭城超市零售业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在商标上的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浙江企业商标被抢注的商标已经高达数百起,由此我们已经丧失了许多市场。温州轻工制造业发达,轻工“名牌”较多。目前,温州民企与国外的商标纠纷大小案件也已有干余件,其中与世界企业巨头的商标官司也屡见不鲜,约占了30%,给温州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赵晓飞 《新经济》2006,(3):40-46
有一人说,浙江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人们甚至用“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来形容浙江企业的活力。“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形成超前市场的浙江意识,同时也创造了浙江创富现象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随着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农改超”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优势毋庸置疑,在卫生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比农贸市场上升一个层次的同时,也比纯超市的经营模式更具灵活性。但“农改超”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这就要求“农改超”市场在同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竞争中,既保持现有优势,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5,(7):21-21
从几个人到上万人,从单纯的小商品批零到生产、连锁、调配等多方位的融汇,温州人从餐饮到医疗卫生、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自我调节与整合,他们告别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从市场的需求入手,把创业、创富的故事写在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信息》2009,(8):97-97
“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迈克尔·杰克逊,到去世时却给家有留下了巨额负债,他走的这条财富轨迹不禁让人扼腕深思。”  相似文献   

12.
超市进场费的经济分析和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振宇 《经济论坛》2005,(4):60-60,67
自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与生产企业之间先后出现了“进场费之争”。先是2002年8月上海长生食品厂与好又多超市因进场费问题对簿公堂,后又有上海炒货行业协会牵头,阿明、阿里山、洽洽等10家炒货企业联合停止向家乐福供货,要求降低“进场费”。超市经营者认为收取进场费是国际惯例,而生产厂家则认为进场费属不合理收费,厂家给超市供货成了“赔本赚吆喝”。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商标境外抢注现状 商标抢注,这对国内企业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早在1978年以前我国企业的大量商标就被日方抢注,1982年澳大利亚商人抢注了我国企业150多个商标。前些年被国外抢注的商标绝大多数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如在美国被抢注的“青岛啤酒”,在欧盟、瑞典、爱尔兰、新西兰、英国被抢注的“红星”、“二锅头”,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被抢注的“大白兔”,在日本被抢注的“狗不理”、“杜康”、“英雄”金笔,在韩国被抢注的“全聚德”,在菲律宾被抢注的“阿诗玛”,在马来内亚被抢注的“天坛”蚊香,在泰国被抢注的西安的“标准”缝纫机,在日本被抢注的绍兴老酒“女儿红”,在韩国被抢注的“竹叶青”等等。  相似文献   

14.
域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互联网之中,它将“.com”、“.net”、“.org”等,称为“最高域位”或“顶级域名”。后来又出现了诸如“.fn”(法国)、“.cn”(中国)等形式的各国的顶级域名,这些被称为“国家顶级域名”。而标志某公司或单位的域名,列在顶级之前,被称为“二级域名”。我们所说的与商标发生冲突的域名,仅仅指二级域名。在国际互联网络中,工商企业大都集中在“.com”上注册域名。因此,我们所谈论的“抢注”,一般仅限于工商企业商标或商号的英文名、英译名或英文缩写名被他人抢先在“.com”上注册的情况。世…  相似文献   

15.
网盛科技自2006年12月份在深交所上市,以“A股神话”的方式打开了中国互联网产业“行业网站”的大门。眼下,其兄弟公司浙江都市网联合浙江浙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省各大医院又将创造另一个神话——“960520家庭医生”,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让专家级健康咨询服务走近普通百姓,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走出了产业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高晴  王云 《经济论坛》2002,(16):47-47
一、淡化理论的起源淡化理论的产生已有近80年的历史。淡化理论的最早起源一般都认为是德国的判例理论。1923年德国一地方法院在一判决中禁止袜子制造商使用“4711”香水商标,一年后另一地方法院在一判决中又禁止刀剪行业使用“ODOL”的牙膏商标,后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了这两个判决,但将其适用对象严格限制为驰名商标,德国学者对这一项特别保护的立法基础称为“商标吸引力受冲淡之虞”。1927年富兰克·斯凯特在《哈佛法学评论》上撰文阐述其商标淡化理论。按其理论,“驰名商标淡化效应的产生是因为非权利人借助驰名…  相似文献   

17.
从这些财富英雄们相同的财富神话中,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创富人生。  相似文献   

18.
燕子 《经贸实践》2008,(4):24-24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所有维持秩序的骑警都将戴上标有“VEGA”商标的摩托车头盔。在几年前就在国外注册“VEGA”商标的宁波宏达摩托用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这一赞助项目来之不易,公司花了280万元才使得“VEGA”商标由“外”到“内”,并且商标所有权还只是与他人共享。  相似文献   

19.
可能没有一个富豪能比得上吴英,她的出场和谢幕都是如此惊艳。这个传闻中身家高达38亿元的浙江东阳女富豪,曾经演绎了2006年最绚丽的财富神话,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这个年仅26岁的女人的猜测和谣言。不过,神话终归是神话,仅仅半年,吴英的财富神话就露出了它的“本色”——那不过是又一个集资骗局。  相似文献   

20.
在广州,天然护理品超市不算新鲜概念,可在一些二线城市,该类商店却大有潜力可挖。2006年末,阿喜小姐在东莞繁华路段开起了自己的天然护理品小超市。在当地人眼中,这种既销售女性护肤品、淋浴品,又销售成套的儿童护理品与男性护肤品的“护理超市”,是完全的“一站式”服务,既有新意又方便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