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就业弹性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济学悖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沅从就业弹性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济学悖论。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保持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本文从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提高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才能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实现就业增长和人均实际产出增长并举。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陶春柳 《物流技术》2012,(23):45-48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明智 《财会月刊》2012,(24):17-21
本文建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解释税收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家庭工资收入与就业影响经济增长背后的逻辑关系,并利用中国1978~2009年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断,税负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税负处于低水平时提高税率能够增加经济产出。税负通过政府投资影响劳动的边际产出进而影响收入,最后通过就业影响经济增长。税负与就业也存在稳定的倒U型关系,税负较低时提高税负就业增长,当税负高到超过临界值后,税负提高就业量就开始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11,(8):6-8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缓慢相偏离的问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就业前景迅速恶化,就业危机正成为继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后,全球新一轮危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破解当前就业困局?6月份,中国就业促进会先后举办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研讨会"和"2011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会",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我国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面临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增长,但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按照奥肯定律,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到2008年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无一不牵扯着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大军。2008年的中国经济艰难而又沉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试图通过1981-2006年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的数字微观的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能从中抽丝剥茧展示给您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相似文献   

13.
张丽宾 《中国就业》2006,(11):10-12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理论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前提和物质保证。而就业则是人们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途径。因此,任何一个政府都将经济增长和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摩擦、起伏和痛苦。这些困难不仅根源于经济体制,并且根源于我国独特的人口经济国情。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协调,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一、广东人口与就业状况 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口增长型供给,即劳动力的自然供给;二是发展型派生供给,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和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广东…  相似文献   

15.
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为海南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机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海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及经济增长规模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的增加将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提出扩大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以促进国际旅游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州市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3%。广州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失业率较高的严重问题。这不禁引起人们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思考,经济增长是否与就业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经济增长能否拉动就业率的提高?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早有定论。其中奥肯定律是有关实际产出与失业率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经验定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镇就业三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镇就业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就业的正向冲击作用明显高于经济增长对城镇就业,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比城镇就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更为显著。因此,为确保城镇就业水平的提高,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要适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内在7%以上,但是由于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却出现了显著变异,通过对1978~2005年河南省GDP增长与就业的观察发现其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并没有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所阐述的呈现同向变动,而是出现一定的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小志 《中国就业》2012,(8):12-12
什么是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具有相关性。经济发展能否拉动就业同步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方式、产业的布局结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等紧密相关。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