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当期生产技术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全局生产技术下的测算结果,并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2003-2012年24个城市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技术无效率是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各城市之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大,但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长江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多数城市技术效率明显恶化,成为阻碍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城市;当考虑环境因素时,长江上、中游城市TFP增长幅度明显降低,下游城市开始出现"波特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对民族地区2004-2016年的旅游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发现:①2004-2015年民族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随着规模效率变化,而2016年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明显;②民族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呈现出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技术进步同增同减,除新疆、西藏以外其他区域呈上升态势;③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规模效率会牵制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依赖于技术的改进;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与旅游生态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交通条件、服务业发展水平、环保措施与旅游生态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尽可能地避免了出现技术倒退结论。中国省份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忽略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并混淆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相对贡献;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且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性大,但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特点,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恶化是其倒退的根本原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倒U型趋势和趋同性,而且外资利用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5.
江苏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MalmquistTFP指数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率变化是评价产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便出台更为有效的渔业发展政策。本文将DEA方法和MalmquistTFP指数方法相结合,利用渔业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江苏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测算,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三种成分。分析表明,近年来江苏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6.
吴聪 《特区经济》2013,(10):57-61
本文采用MalmquistTFP指数法,对国内主要商业银行1995—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考察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与银行效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经验结果显示,1996—2002年期间国内商业银行垒要素生产率呈现衰退状况,其中技术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总体下降,可能在于这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环境及调控政策的变动。2003—2008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总体好转,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改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加入WTO开放银行业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举措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股份制银行的金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高于国有银行,主要得益于其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相对较高,因而在技术效率改进方面表现更佳,充分体现其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黑龙江全省及各地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发现其呈现出波动和不平衡的特征,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经济开放度、科技水平、金融支撑能力对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工业比重增加却不利于其增长。根据全省及各地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提升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兵  王丽 《南方经济》2010,28(11):3-19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并且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环境管制成本越低;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环境约束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人均GRP、FDI、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广东省1993—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三个部分。结果表明:13年间广东全省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农业TFP增长的地区水平差异显著,而且增长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最后是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力,分析发现1995-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率约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的-9.6%上升到2003年的18.2%、2004年的10.4%,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 (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3)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背后因素可以简单归纳为:省际间竞争、学习和模仿、经济全球化和外商投资、民营化改革和经济扩张期.因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选取江苏省各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该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探究其变动情况。引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性指数(GRDI),定量分析各市GTFP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GTFP在样本期间内波动变化并在短期内达到一个峰值,且GTFP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 GTFP普遍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根据GRDI指数得出各市GTFP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后,给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GTFP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序DEA-Malmquist指数分析,通过测算北京市2004-2013年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评价分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TFP增速变缓,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交替变化,二者增长率变化方向相反;TFP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较低,不同行业综合效率FTP变化及主导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同时纳入效率研究框架中,运用SBM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2006—2013年14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了TFP增长的动态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存在效率改进空间;当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时,城市绿色TFP较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在生产效率的核算中,如果忽略资源环境因素的刚性约束,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效率被高估,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会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低碳企业2003-2009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并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较为低下,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技术效率水平提高是引致TFP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对TFP有负面效应;企业间的效率水平及其动态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甘肃省工业36个分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和比较2000-2008年工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得出结论: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改善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较低是造成甘肃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6~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算,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三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状况,并对比分析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高;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也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由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为技术效率驱动为主,且技术进步成为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工业36个两位码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研究了环境管制成本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的环境管制成本较高,履行排放承诺,中国经济付出较大的代价;比较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所有行业平均意义上前者小于后者,但两者的假设检验不显著;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本身是上升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析中,发现存在着绝对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1953年~200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索洛余值法和HP滤波分别测算了中国铁路运输业1953年~2006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率,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趋势及原因.分析表明:(1)1998年以前,TFP增长率涨跌交替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8年以来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改革开放以来的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技术水平的提升;(3)制度因素、结构变动、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可以作为TFP增长率变动的一种解释,但技术进步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TFP的增长;(4)产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堪忧,缓解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在于技术进步,当前推行的投融资机制改革需要在确保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齐烽  高智 《特区经济》2023,(8):106-109
本文基于2009—2019年31省市101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数据,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然后才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进;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存在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的特征,但结合分解项看西部和中部地区正不断追赶;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不同行业间差距明显,最高的为新材料,最低的为生物和新能源汽车。文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煦  陈垚彤 《科学决策》2024,(2):122-131
本文在考虑将农业碳排放指标作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的非期望产出指标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指标体系,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收敛性模型,测算了2010年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在空间维度,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并不均衡,下游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依次优于中游和上游省份。在收敛性方面,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收敛和收敛,即不存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的省份向高省份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