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两种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一体化经济区域和政治区域的最优规模。我们假定政治制度促使一体化的运行,并由此产生政策制定成本。从所谓的“内部人最优”的观点来看,一体化区域内一个普通成员国的代表性国民的净效用应该实现了最大化,而从所谓的“全球最优”的观点来看,这个地区内所有国家(包括分属于不同一体化区域的国家以及不属于任何一体化区域的国家)平均水平下的代表性国民净的效用也应该实现了最大化。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内部人最优规模下所产生的收益小于全球最优规模下的收益,因此,就所有分属于不同地区的国家而言,一体化区域的规模偏小。而在政治一体化区域内,情况正好相反,整个区域会随着国际安全的加强而获益,与全球最优规模相比,这些一体化政治区域显得规模偏大。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在一国的区际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国内层面的一体化。而近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的障碍,既有宏观总体上的法规缺失、税收体制不适时、金融体制设置的“一刀切”,也有中观层次上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的各自为政,还有微观经济中国企改革流于形式、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市场环境等原因。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举措,也应从三个层面的设计着手。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进该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重新兴起并焕发出蓬勃生机。作者从经济安全和国内政治两个维度探讨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东盟国家为应对经济安全问题在地区层面寻求的一种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由于受国内国家-社会关系特别是庇护政治的严重约束,成员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偏好和优先性考虑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独联体一体化的整体形势停滞不前,独联体框架内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国家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次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更让独联体内的成员国感兴趣。在独联体框架之外,上海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其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苏联原有地区内众多地区性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作者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并认为这两个组织内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组织功能局部重合决定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这两个组织之间没有展开竞争,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并启动了合作进程。这种合作关系取决于两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在中亚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和两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这三个因素。因此,两组织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然而,两组织展开合作并没有使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完全消失,随着中俄综合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两组织之间的合作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进入集团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后,作为亚太经济中极富增长活力的黄渤海地区,进一步开展中、日、韩三方合作,将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应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区域内的商品、劳务、技术、人员和资本方面实现跨国界自由流动,使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更广泛、更密切的阶段。2、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实现黄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应循序渐进,分阶段地逐步推进。首先,以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为契机,加强和扩大双边贸易,共同开拓区域市…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中,东亚地区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其中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在“10+3”框架之下,东亚合作进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依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模型的分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最有合作潜力的选择方案,并为各方所普遍认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仅靠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传统合作收益并不足以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实现;而现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模型忽略了许多非传统收益。由于非传统收益具有公…  相似文献   

7.
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杰  赵成 《开放导报》2009,(1):21-29
过去30年,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三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一是技术创新与全球供应链显著提高了全球生产率和企业盈利能力,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使企业资产价格提高具有了实在的物质基础;二是有关资产收益持续上升的预期,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三是企业利润、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增长支持了居民消费增长,即美国家庭消费增长基于家庭资产增长但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长.在动态均衡分析框架下这一过程被解释为,生产方式变革引起资本预期收益上升形成了新的边界条件,表现为即期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资本水平上升.这是一种典型的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残差项序列相关过程.一定时间点上的整体资产价格超过当期甚至是预期资产边际收益贴现水平,且不可持续时,过度的资产价格泡沫就会转为金融危机.理论假设为预期资产边际收益上升持续高于即期资产边际收益的残差项自相关过程所依据的制度性条件,首先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其次是美国放松金融监管的制度转变是持续的高资产边际收益预期重要制度条件,美联储不对称的货币政策直接支持了资产价格泡沫膨胀.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能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崛起,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东亚金融合作也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经济一体化理论并通过对以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来研究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前景,指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与以往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具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树立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此进程中中国应有明确的应对策略。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注意所参加的几个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的相互协调与补充;应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推动中、日、韩的合作。还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要素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经过成员国共同的努力和发展,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多级化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对该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假设,构建了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演化稳定点,研究了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变动关系,这将为各成员国在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一体化的力量。为促进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会计信息方面的巨大差异无疑会对该进程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所以,要从各成员国会计协调方面来构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框架等。  相似文献   

15.
CEPA框架下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CEPA框架下,粤港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粤港产业合作新趋势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为此要求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提高制造业合作层次,促进区域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酝酿和提出,表明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走向全面合作的愿望。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也是区域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走向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也符合和平发展的主流。鉴于中国与东盟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决定其合作架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形式。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东亚区域经济组织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整个经济发展的浪潮,是任何国家无法回避的,其终极则是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其主要特征是民族国家边界的逐渐模糊和国家间经济体制和规则的不断趋同。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过程。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是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往来及科学技术进步而实现的。超越国界的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等有限的生产要素在全区域范围中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效用最大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比较利益,扩大区域内的市场份额和在区域内的国际分工,促使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经济关系。区域化的进程,为世界经济的多极格局奠定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肖竹缘  孙恒忠 《亚太经济》2005,(3):53-54,52
东亚经济合作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这两个重要趋势。本文试图对在“10 3”框架下日益引人注目的中日韩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经济互补性以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双边自由贸易组织的现实合理性及其过渡性分析发现,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双边先行的自由贸易体制。要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中国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贸易收益只取决于相对偏好和相对人口比例大小的条件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中国应加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先发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王浩然 《改革与战略》2011,27(9):107-109,112
从目前来看,APEC作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缓慢。通过亚太地区与欧盟一体化成功因素的对比,文章认为东亚地区有首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之上,东亚联合亚太区域内其它次区域政府合作,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APEC机制逐步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文章还分析了美、俄、日、中四个亚太地区大国在实现东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