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发端于知识局域溢出,而城市等级体系演变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理表现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单位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0.354个单位的提升;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总是依赖核心城市和城市核心区,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极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群区域的工业增加值相对比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负相关,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抑制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等方面,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及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促进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促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5)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4.0、"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概念,然后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其中包括"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新特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应用,让我们大概了解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新内容;随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提出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振中 《经济纵横》2023,(11):111-121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都在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规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浙江桐乡濮院毛衫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案例,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引动—制造衍生—创新驱动”的三阶段驱动路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是动态变化的。在区位引动阶段,依托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一定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率先发育并带动制造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制造衍生阶段,制造业发展需求引致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在与制造业融合互促中实现“由有到多”的转变;在创新驱动阶段,新兴要素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由多到优”的跃升。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各阶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市场主要驱动力由强到弱、先后叠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程度由浅层至深化,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濮院路径”。为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借鉴濮院经验,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制定引导政策,厚植生产性服务业发育土壤;着眼新兴要素,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它是第一、二、三次产业的连接部与粘合器。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尤为必要。我国应把商务服务业、研发服务业作为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并完善其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从而不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多年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本文从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对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提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首先,对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讨论了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详细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提出天津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在借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点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二是创新人才机制,引进和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三是加快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11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及脉冲响应分析法对主导因素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和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的作用在初期会迅速带动该产业的发展,但其影响的力度逐渐减弱,工业发展水平则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增长,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提出提高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互动关系。对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进行考察,分析了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剖析了保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经济与管理》2011,25(8):73-77
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也是国际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广东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方面、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面,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方面等。研究表明,广东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但具体到特定发展阶段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不一定依赖于制造业。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制造业转移是必要的而且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持的;上海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本地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向外转移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选取国内22个省、市2005~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法和Theil指数模型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及差异度,然后运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差异在2005~2009年间呈波动型变化,集聚差异总体较大;(3)除北京市外,其余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适宜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张正博 《当代经济》2010,(12):70-7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新的行业形态逐步在服务业内部取得了重要的位置,这为上海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不同的政策选择,不同的政策选择有不同的取舍标准,以此可以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2003—2011年湖南13个各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湖南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呈现集聚的趋势,其中科学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在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为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绩效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对GDP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高,但是其增长模式依然是高投入、低产出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并不很高,而且增长绩效也不算突出。因此,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提高社会分工程度,放松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限制,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