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内涵谈起,分析了表外业务对于商业的作用和意义,接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对中外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针对困扰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春红 《商业研究》2004,(18):96-97
表外业务是现代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规模范围,提高效益。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表外业务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何加快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银行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表外业务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较快,美国次债危机给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带来了警示.如何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夯实表外业务会计管理,加强表外业务风险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商》2016,(5)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进行了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外商业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笔者给出了自己有关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进一步促进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能看到,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商业银行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当中新业务在不断产生,原有业务在改变,在分门别类上就有着困难。本文先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征以及发展的重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问题详细分析,最后探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风险以及发展策略。希望能从理论层面的探究,为实际表外业务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开始,表外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的发展和崛起。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指出有价值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美国四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为例,探讨其表外业务发展特点,以及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起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纷纷开放了本国金融市场,并积极鼓励本国商业银行广泛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以此提高本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竞争力,在存贷利率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必须在表外业务上做文章。本文分析了开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性及我国开展表外业务的不足,并最终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创新表外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国强 《商业研究》2003,(2):112-116
据位居美国消费金融业务龙头地位的花旗银行新近公布的消费白皮书载,21世纪的世界十大金融消费趋势无不与表外业务密切相关。而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表外业务相当落后而且发展极为缓慢。为提高我国表外业务开展能力对中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今后深入开展表外业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表外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今商业银行表外贷款业务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贷款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表外带宽对不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缺乏对称性。在现今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指导下,表外贷款等各种业务也加快了扩张速度,业务扩张的同时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现今扩张性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发展,但是表外贷款等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本文以此为论点,在探讨后提出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面对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众多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堪称未来国际金融业三大发展趋势之一的表外业务的飞速发展。本文从金融创新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着力点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 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出现及迅猛发展,不断彰显着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正视表外业务,明确其概念、运作以及风险,采取合理适当措施防范风险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章容洲  李程 《财经论丛》2021,(12):61-69
利用2013—2019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表外业务发展对银行脆弱性具有二重作用,表外杠杆加剧银行脆弱性,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则抑制银行脆弱性;以表外流动性创造作为门槛变量,表外杠杆对于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提高,表外杠杆对脆弱性的加剧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韩莹 《致富时代》2011,(11):83-83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资金获取的成本优势和资金使用的收入优势不断下降,传统业务的利差在不断缩小,发展表外业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指出表外业务发展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拓展的现状及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淼  周颖  郭岩 《商业研究》2003,(2):127-129
业务表外化与证券化、国际化、自由化是当今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四大特点。开展表外业务日益受到西方商业银行的重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拓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存在制约表外业务开展的一些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许黎惠  王仁祥 《中国物价》2005,(4):34-36,42
表外业务形成的非利差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然重视表外业务的收费和定价问题。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收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商业银行也要注重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程度,认清自身与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劣势。表外业务的定价可以分为成本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这两种方法分别从银行内部成本和目标利润出发进行定价,或依据外部市场的供求关系定价。  相似文献   

19.
汪业茅  蔡文远 《北方经贸》2007,(10):118-119
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正日益成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风险来源,控制好中国商业银行表外项目的风险具有更加现实和紧迫的意义。文章就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风险控制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井淼 《商业研究》2000,(9):119-120
表外业务,亦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活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目前表外业务拓展的条件不够成熟。就整个银行业来说,发展表外业务应有一条清晰思路,推行阶梯式发展战略:先拓展风险较低的表外业务;循序渐进地发展担保、货款承诺类表外业务;为拓展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作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