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供应链管理为中介变量,基于实证分析,研究其对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二者关系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运营绩效的维度构成,以及供应链协同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协同中的信息共享对供应链运营绩效中的交货期、柔性能力、产品质量具有正向作用,而同步决策对供应链运营绩效中的交货期、顾客服务、产品质量具有正向作用,只有激励联盟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全部维度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对企业而言,为提高供应链运营绩效,除注重信息共享、同步决策外,还要特别注重激励联盟给合作带来的利益,只有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才能提高供应链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游浚  郑倩倩 《商业时代》2012,(16):23-24
本文以集成式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信息共享水平和集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作用机制。信息共享水平对供应链的集成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企业间信息处理兼容性与信息共享对提高供应链集成能力的贡献正向相关,而供应链集成能力对供应链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信息共享水平对供应链上企业的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该影响是借助集成能力的中介效应而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激励机制、信息反馈与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祖昌  王洁 《中国市场》2008,(19):101-103
进入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对供应链绩效持续改进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动态信息反馈是供应链绩效改进的基石,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是供应链绩效改进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打造更具容错空间的供应链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现实诉求.由此,本文从可持续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供应链弹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可持续性对流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弹性对流通绩效并不具备直接正...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构建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供应链时代,绩效评价仍然还是一个开放的研究区域。文中旨在揭示在信息技术影响的新供应链时代绩效管理的要求、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基础研究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7.
赵洁 《中国市场》2007,(36):32-34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对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改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企业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达到成本降低、收入增加等目标。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完善与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动态能力以及组织学习领域的主要概念,在480份中国企业供应链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并进行模型分析发现,供应链知识管理(SCKMC)和供应链二元能力(SC Ambidexterity)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能力体现,促进企业创新和运作绩效。知识管理伴随着企业的供应链流程,供应链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和运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将供应链探索和供应链利用(供应链二元性)引入供应链知识管理能力与两类绩效之间的关系后,不仅供应链知识管理能力与供应链二元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主要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均得到显著提升;供应链二元性在供应链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运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中产生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供应链二元性作为中介变量能强化企业绩效的效果。企业管理者应重视供应链知识的获取、组织、转移和利用活动,对组织信息与知识进行充分的战略部署;在与供应链伙伴的工作中,对供应链的知识进行前瞻性管理,强化企业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率;鼓励高级管理层探讨和分析供应链上下游中隐藏的复杂动态活动,改变对创新的研究范式,将创新拓展到企业的所有部门。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构建智慧供应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智慧供应链具有技术渗透性、可视性、信息整合性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未来供应链的绩效和解决目前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vides companies with a productive approach to 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o exploiting external subject forces to unleash and magnify their potential, thus advancing high-qualit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refore,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China's non-financial listed firms from 2007‒2019 obtained by Pyth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enormously improve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powerfully booste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which has played a mediation role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Finally, entrepreneurship plays a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rough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du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further heterogeneity analysis finds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erforms better in large, public, state-owned, mature, and non-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y)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refor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cannot play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pon thei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obes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micro-found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ts conclusion contributes to high-qualit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通过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指出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的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特征,表现出集约化优势。并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agility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contempora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supply chain agility is fragmented.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gap related to the ambiguity surrounding the dimensions and definitions of firm supply chain agility by employing a multidisciplinary literature review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gility. In addition,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that draws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and life science theory is developed and empirically validat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firm supply chain agility is composed of five distinct dimensions including alertness, accessibility, decisiveness, swiftness, and flexibility. Based on these elements, a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firm supply chain agility is developed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testing of the concept.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顾客期望提高及产品寿命期缩短的压力下,企业只有全面整合供应链的资源才能生存下去。要排除市场环境标准化及信誉障碍,从战略角度选择合作伙伴,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引导社会物流供应链系统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演化的内涵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文学 《商业研究》2007,(11):34-36
供应链是由关联企业群体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其演化是一个由自组织与环境适应混合作用的系统演化过程。衡量供应链状态改变的标准是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演化包括两个层次:即供应链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供应链内部自组织作用;创新是演化的内在动力,学习、知识信息共享、要素正常流动等都起着很重要作用;差异、选择、维持是供应链演化中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苏洁 《中国市场》2008,(15):98-99
21世纪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如何才能留住客户已成为供应链上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供应链上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好客户关系管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我国供应链目前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管理有章不循现象普遍;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和防范机制;合作企业间存在逆向选择风险和各种败德行为等。针对上述问题,参考众多企业积累的经验,吸取了供应链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供应链信息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由信息安全治理、信息安全管理、基础安全服务和架构、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与认证机构和供应链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五个部分构成。在具体运用中从供应链整体业务需求出发,参照供应链信息安全体系框架,通过评估和风险分析等方法,定义供应链及其节点企业安全需求,并最终确定供应链信息安全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秀转 《中国市场》2008,(28):114-116
本文从企业供应链分析入手,结合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问题,分析企业供应链的关键绩效驱动要素,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给出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旨在通过供应链的有效运转来创造和实现价值、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形成高绩效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企业的质量改进,不仅需要方法和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企业质量文化的支持,缺乏文化支持的质量管理活动注定是失败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经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质量管理的范围和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质量文化的滞后性已阻碍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经营和质量改进活动,因此急需对其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