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预算编报及信息公开为立法改革、管理和社会监督服务1.为立法改革服务。党和人大各项决议都呼吁加强人大立法和监督,特别是加强对财政预算批准和执行的立法和监督。要改变立法者总体批准,却对具体预算资金使用者和责任人不清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审批和监督预算的权利.人大对预算的审批和监督在整个预算监管环节中占有关键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人大对预算的监督能力弱化,和法律预期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包括我国目前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审计机构不独立等多方面原因.本文从人大在对预算监督环节中自身的缺陷和能力的不足入手,提出预算监督的关键——信息,研究初审机构财经委,提出现存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无法有效地获得信息,因此带来监督能力弱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19-220
我国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这种制度设计从法理上看是存在缺陷的。事实上,人民才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代表人民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有资产的真正出资人代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大监督国有资产职能的缺位,给当前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实现带来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国有资产的公开透明程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有关法律的修改等多方面推进改革,以实现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4.
预算公开是新时期发扬民主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其财务管理、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介绍军队预算公开制度的概念及现实意义来突出军队预算公开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了人大监督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含义。新时代十年来,人大监督从其本质出发,按照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将人大监督从预算审查监督、国资管理监督进一步拓展到经济监督,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特别是,2021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赋予了人大经济监督更为深刻的内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结合十年来人大制度的发展,从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两个视角,归纳总结了包含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内的人大经济监督的实践探索。今后,人大应当按照人大监督和人大经济监督的框架与要求,着力结合两个制度基础,密切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以人大经济监督的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人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视角下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张,为有效管控,有必要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预算监督职能.本文通过建立预算监督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后认为,可将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实质监督、减少监督成本、提升监督能力、强化监督力度、加大惩罚力度等方面作为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预算公开不等于预算透明2012年4月,国务院部署当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2012年5月,财政部表示,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目前,虽然预算公开的程度离公众期待仍有一些差距,但毕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截至2011年年底,在国务院要求和民间高涨的呼声推动下,98个中央部委中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宣布暂不公开"三公"经费外,有96个部委陆续公开了"三公"  相似文献   

8.
政府预算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预算公开不仅仅是公开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同时也是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监督和约束。中国由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后,政府预算公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命题。中国在政府预算公开问题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古炳玮 《经济师》2013,(12):58-60
开发区一般采取管委会体制模式,容易形成人大预算监督的薄弱环节。现行管委会"监督"、市本级人大监督、设立一级政府或由城区监督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原因在于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不一致、思想认识滞后、预算制衡机制不够完善等。应当完善人大机构设置、因地制宜选择预算监督模式、完善监督程序,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月刊》2012,(1):120-12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龙12月14日在光明网发表观点称预算公开的意义不仅在于监督。陈龙认为,对预算信息公开的目标和作用的定位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颓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昭 《宏观经济研究》2012,(12):9-14,48
预算决策信息公开对于保障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至关重要,但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涉及主体多元,程序复杂,只有对其进行规则之治,使信息公开的相关主体及其运作程序法定化,才能保障信息公开的质量,进而确保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借鉴,从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着力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立法机构对于预算绩效监督的作用,直接关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成败。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加强立法机构预算绩效监督的可行路径探索,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话题。综观国际经验,各国往往因地制宜地采用"总分式"立法或"分总式"立法模式,将绩效信息体现于绩效报告或其他报告之中,并与审计等多个机构形成协同监督合力。从我国现实看,宜以某一部单独绩效法律作为基本遵循,从合规审查走向预算绩效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构建起以人大为主体的多元绩效监督格局,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监督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化,预算信息公开已渐成大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行成为加快预算信息公开的催化剂,政府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预算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等展开了热议。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预算信息如何公开也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政务公开和贯彻《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4.
预算管理实践超越预算法规规则所表现出的制度性冲突与人大监督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够完善,使监督效率低下成为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重要阻力,加快政府预算法治化改革进程,最佳的路径包括按照法治化要求加快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制建设、切实提高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央经济政策多变及外部法律不完善,使得中国地方纵向预算自主权缺失;同时,在行政主导型模式下,公众及人大都没能真正进入到地方预算决策的核心,又使得横向预算自主权过度。解决地方预算自主权非均衡的矛盾,中央政府需减少对地方政府理财过程的诸多限制与约束,并归位公众的参与权,提高人大的预算能力以增强其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预算公开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我国预算公开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我国预算公开的重大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预算公开的内容、制度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详细介绍了有关国际组织对预算公开的规范要求以及若干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预算公开情况,提炼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公开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预算公开的收益包括政治收益、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等,预算公开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行政风险、社会风险和财政风险等。最后,本文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我国预算公开的主要思路。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协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风险控制原则、责任分担原则和长效性原则。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推进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进程;二是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三是逐步拓宽预算公开的范围;四是深化预算改革,夯实公开基础;五是完善预算公开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1.加强审查监督的法制建设,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预算必须依法编制、依法实施、依法监督,应尽快修订《预算法》,不断的推动政府预算逐步实现科学、完整、公开、透明、精细、规范。在预算法修订过程中,应加强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如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定,如何增强地方财力保障;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问题,明晰政府支出边界;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解决"二次"分配问题;人大与政府预算权  相似文献   

18.
为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紧扣预算执行这一主题,逐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在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必需处理好人大与政府之间的监督与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姜爱红 《时代经贸》2013,(4):36-36,38
搞好部门预算监督,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部门预算监督不是一项简单的监督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既包括政府财政的监督,又包括人大的监督;既包括审计的监督,又包括部门的自我监督。只有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真正建立起一个内外结合、上下结合,日常监督与专职监督相结合,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立体式监督体系,才能使部门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预算信息公开是近些年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传统思维总把预算信息公开摆到了政府利益的对立面,认为信患公开仅仅是为人民监督政府,民众监督政府需要政府预算信息公开.这种思路否定了预算信息公开对于政府工作的帮助,局限了政府信患公开的意义,更不利于政府主动高效地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