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玉洁  韩飞 《中国市场》2012,(40):59-60
本文以顾客满意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天涯海角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情况展开实证研究,并运用TSI指数对天涯海角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分析,计算得出TSI指数为62.9,表明游客对天涯海角景区的整体满意度状况不容乐观。旅游者总体满意度主要受环境感知、价格、游前期望、游客个人特征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三亚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基本思路和改善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三亚景区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麦积山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主要从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感知映像评价、旅游环境感知和游客的忠诚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景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植被覆盖率高、交通状况良好、文化民俗特色鲜明、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好。(2)景区水体污染严重。(3)景区物品价格较高。(4)景区娱乐设施少。(5)景区文物与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分析了洛阳旅游景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现状,并提出该市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洛阳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及调控机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洛阳市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调查2009年7—8月,为了详细了解洛阳市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在位于洛阳市的一些旅游景点以向旅游景区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洛阳市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其主体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行为研究显得尤为至关重要。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生态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在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即对生态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增加景区内环境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实践机会,保持景区的"原始性",培养潜在的生态旅游者,等等。  相似文献   

5.
旅游厕所是旅游景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广大游客的核心诉求之所在。以青秀山景区为例,利用IPA方法统计分析游客对旅游厕所感知指标。结果表明,游客在厕所环境、布局、管理、和男女厕比例等方面的重要性感知高,对旅游厕所满意度总体表现一般;旅游厕所在数量、比例和布局上的存在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问题,未来需要重点改进。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游客感知的角度为供给侧下厕所革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娟  程辉 《北方经贸》2023,(1):143-148
以广州长隆度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八爪鱼爬虫软件爬取微博数据,从性别角度出发,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研究男女游客两个群体在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游客认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景区活动与服务、游客管理、旅游评价和旅游体验7个主类目,男女游客感知形象存在差异:女性游客在观光游玩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景区设施条件和旅游体验的感受,男性则更加注重旅游环境及游客自身活动管理;情感形象都是以积极情感为主,女性游客情感强度以高度情感为主,男性以一般情感为主。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瑞  苏雪 《市场论坛》2010,(9):77-79
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西安市旅游服务质量为例,以期望差异理论和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西安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总体满意度和各项服务指标的感知实绩与期望差异做出分析,结果显示:①游客的感知价值、总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12项服务质量评价因子的感知实绩普遍低于期望,并根据其特点,将12个质量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组,找出游客不满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但同时也使景区的环境质量受到影响。景区的环境质量变化与景区内的游客时空分布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游客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产生的环境影响,以期对其他景区的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管理景区游客活动和调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构建兼顾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三个维度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模型,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测算和评价,分析鼓浪屿景区在工作日和节假日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数据结果,鼓浪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根据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对当前的长期游客过载现象加强治理,也需要重视大气净化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游客心理承载力限制性要素的改善以提高景区自身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把景区的旅游数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推动鼓浪屿景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景区是游客旅游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载体,有关景区游客行为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游客行为及感知满意度是检验景区服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参考。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浅析了遗址公园游客行为规律,并根据游客对各因素评价结果及感知满意度提出景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游客关于四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的网络点评数据为基础,借助扎根理论,通过多层编码的方式,探讨了自然风景区旅游体验构成。研究构建了以基础服务与设施体验、观光体验和景区管理三个维度为核心,包含19个主要范畴的自然风景区旅游体验模型,揭示了自然风景区旅游体验以观光体验为核心,基础服务与设施体验为基础,景区管理为保障的内在关系。据此,深化了对景区开发和管理的认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张峻侨  王林  余桂芹 《江苏商论》2023,(12):57-61+69
全域旅游要求旅游景区的发展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而加强旅游服务,提升满意度指数是落实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以5A级景区光雾山为例,通过重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景区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并对游客在景区服务质量水平上的期望-感知差距分析发现:(1)总体来看,游客对景区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感知低于游客的期待值;(2)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的服务人员意识、技能、智能化建设和志愿服务等14个指标的期望-感知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此,本文利用IPA分析工具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游客管理是旅游管理的重要突破点,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杭州景区游客管理为例,从游客管理容量、满意度、行为、体验、投诉、安全管理方面杭州景区内游客管理存在优势和不足,提出景区游客管理措施,从重视游客管理意识、制定系统的景区旅游游客管理规划、进行人性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景区游客管理,最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最大化发展。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提供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管理措施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学界有关服务质量理论为前提,以西柏坡红色景区为例,通过景区主要服务供给要素的观摩调研与游客问卷调查,对西柏坡景区服务供给质量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西柏坡景区在停车场、服务价格、旅游厕所、内外环境、购物餐饮等主要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游客游览期间的红色文化感知与期望值间的差距增大,不断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深化景区红色文化内涵,是西柏坡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应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服务质量是影响景区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LZ风景区正在创立5A级景区,虽然LZ风景区浓郁的三国文化和诸葛智慧广受追捧,但其旅游服务质量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游客的需求,对景区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内知名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视角下景区品牌延伸的评价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了一个旅游景区品牌延伸评价模型。研究得出:旅游景区延伸产品的评价可从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感知质量和购买意愿来衡量;景区品牌延伸评价主要受到景区品牌感知质量、景区品牌与延伸产品感知相关性、景区品牌影响力、景区旅游体验感四个因素影响,它们对延伸产品评价及其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0):262-263
借助Rost content minning软件,对泉州市旅游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对比挖掘二者的异同点,总体来看泉州市旅游宣传形象与游客实地感知形象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游客对泉州市旅游景区(点)的感知印象深、满意度高,泉州市应注重继续强化泉州市旅游形象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新疆旅游,新疆旅游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无疑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为避免旅游业重蹈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防止新疆旅游景区因忽视旅游环境容量而对景区和游客造成伤害,以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认知,并对其进行了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探索景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满足游客高品质旅游需求和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大数据,从供需匹配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内容分析与百度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游客对民族村寨型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感知。实证显示:在提升竞争力路径方面,品牌形象以省级区域品牌为主,游客对景区门票半价促销政策感知明显,对景区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景区宣传促销、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在产业体系完整性方面,旅游产业体系较完整,并形成闭合循环圈,但商品购物、智慧出行及标识信息感知不明显;在产品与服务质量路径方面,游客对产品与服务质量感知总体较好“,商业化”感知远高于“原生态”,内部交通服务“方便”,餐饮美食、商品购物感知较好。由此,提出建立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大创新力度、制定可持续发展公约、补齐产业体系短板等路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