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捷  赵凌宇 《农业经济》2023,(10):121-123
农村金融是助力农业智慧升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受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农业金融需求类型多样等影响,农村金融存在服务成本高、风险把控难及信贷可得性不高等现实难题。为满足规模经营需求,应以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为基础,通过引入金融科技,重点发育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确保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政策支持重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重点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成长壮大和转型升级,集成推进支持关键环节、薄弱领域发展的政策合力;重点支持面向小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并面向农户分化实际强化分类指导;重点支持提升粮棉油糖大宗农作物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强化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支撑能力;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价格引导和绩效考核,有效把握补贴力度,引导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区域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联动激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村社会变革;通过加强金融保险支持和要素供给保障明确引导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育综合集成功能。但相关政策仍存在短板和盲区,旨在带动小农户的政策创新不足,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需强化,对培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良好共生生态圈重视不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风险防范问题亟待加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日趋紧迫。研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政策创新及短板盲区,对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囿于"单打独斗、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供给困境,难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以满足规模农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构建"分工协作、要素融通、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既是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目标取向,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演进的基本逻辑。库区目前典型的联合供给模式有"抱团发展"型、复合型、平台型和延伸型等几类。库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实现,有赖于龙头企业引领、服务供需主体协同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绿色农业技术是适应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满足人们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重要手段。由于现阶段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导致绿色农业发展速度迟缓。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出发,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得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采用绿色农业技术,且知识密集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作用大;受教育程度、种植年限、周边户绿色技术采用等因素对绿色农业技术采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术信息对小农户节药型技术采用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应着力优化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供给侧”,加强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技站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合作,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技推广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建设农业强国对于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但当前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与农产品供给保障、经营方式转型与小农户利益保护、竞争优势培育与配套体系构建、提质增效导向与支持政策完善之间的四大冲突性挑战。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建设农业强国应当选择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和以工促农、强化系统变革和制度优化、推进科技驱动和要素升级四大实现进路,并且实施坚守安全底线、补齐发展短板、发展先导产业、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2021,(6):112-119
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需主体出现双重分化,形成了分散需求—分散供给、规模需求—规模供给、分散需求—规模供给以及规模需求—分散供给四种供需关系。其中,后两种供需关系均存在"供非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小农户难以与规模服务主体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分散的个体农机手也无法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服务交易的本质是嵌入社会关系中的合约关系,而服务供需双方合约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非同构性是当前服务供需关系失衡的根源。因此,要改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应着力平衡服务供需双方的社会关系与合约关系。对于"小农户—规模服务主体"的供需矛盾,应当继续鼓励分散的小农户通过自主联合、村集体整合、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有效衔接;而对于"规模经营主体—个体农机手"的供需矛盾,则需鼓励分散的个体农机手通过自我组织、带机入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化服务主体,满足规模农户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生产领域革新意义深远。基于新疆棉区社会化服务需求异质性凸显、服务内容及渠道失衡、区域服务布局不均衡的现状,以新发展理念为依据,从社会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路径及政策建议三方面探索新常态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提出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方案,为新疆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背景下,研究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模型重点考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因素对农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加工销售等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江汉平原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土地流转年限、土地规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积极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结论]建议政府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方式,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周海炜  王菲  王腾 《水利经济》2023,41(3):34-42
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我国水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呈现政府局部聚集、市场和社会分散参与的不平衡特征;政策发力点存在短板,与制度建设和市场完善相比,社会力量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乏力;政策工具选择依赖供给服务,忽视需求刺激和环境支持;政策效力整体表现优秀,但也有部分政策在性质、视角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差距。提出了协调政策多元主体、补齐政策发力短板、合理配置政策工具、完善政策效力重点指标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天然具有"生产"和"服务"双重功能,现已发展成为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构建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准确了解现阶段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两个维度入手,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细分为七个层面、三十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服务项目供给和流通服务率是衡量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水平最重要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山东省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一方面,合作社应根据农户需求,从供给侧优化服务项目供给;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51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在乡村生态振兴语境中探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有效提升、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农业绿色产品供给优质多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效显著的全新面貌。但也要认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存在绿色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效应无法有效发挥;农户生态意识缺乏,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随意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约束成为发展短板;绿色农业科技供给不足,技术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下一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应在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科技研发与供给实现科技兴农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日益增加并接近饱和,然而,农业生产效率未见显著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生产性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可以有效提升重庆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逻辑起点,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升重庆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路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在分析2002年以来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率等指标着重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的来源(供给)和去向结构性的变化,探寻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水平和内部结构的短板所在。[结果]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投入水平偏低,传统服务仍占主导地位,现代要素的投入不足,政府组织的作用有所弱化,农业的销售类服务需求激增,对种植业的投入是短板。[结论]通过提高政府责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整合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供给、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可以优化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有效提升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农业家庭经营面临困境的现实考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共识,并在政策形式上明确下来,这无疑对解决农业现实困难和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但是,政策具有宏观调控的现实性和策略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可变性,因此,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命题,仅仅停留于农业发展决策的政策水平上是远为不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植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进步的决定,与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相辅相成,为此,有必要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作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要想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实现农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进一步"合拍"。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围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样三个方面着力,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推动农产品供给与市场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 (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 (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从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限制因素入手,分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粮食库存量大、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约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策略,最后得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供需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四、对农业资金供需形势的判断 对农业资金供需形势的判断,经济界人士都持谨慎的态度,基本的观点是,短缺依然是今后10年我国农业资金运行的基本态势,我们有所作为的只是缓和短缺程度,而不可能消除短缺。 做出短缺判断的基本依据是,适应农业发展的农业资金需求硬性增长,而资金供给的增长却缺乏硬性约束,供需形势表现出硬需求与软供给的矛盾态势。而矛盾的缓和程度又取决于对经济政策的调整、农业资金运行环境的治理及社会资金运行结构的调节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偏低,我国农户的技术需求行为与政府、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的科研、推广行为不协调,即存在着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的现实条件下,从需求角度研究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政府决策者的科技政策的制定、科研部门的科研选题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终实现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业保险实施的初级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是我国农业保险顺利推行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陕西省奶牛和苹来保险试点区的调查资料,对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盼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由农户行为、供给不足以及政策信心导致了农户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同时提出通过提高农户收入、加大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南衡阳县三湖镇、金溪镇小农户的问卷调研,分析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实需求,选取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小农户个体特征五个方面的自变量和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灾害应急六个类型服务的因变量,构建了六个Logistic模型,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如何加大小农户社会化服务供给、精准满足小农户需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