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中亚独特而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开始显现,并日益成为各大国和地区力量博弈的焦点。大国利益的交织加剧了中亚地区形势的复杂化,给中国带来了利害攸关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构筑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地区新战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战略举措成为当务之急。当前,中国的中亚战略实施方向应着眼于与中亚国家继续培育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安全合作,扩展公共外交,营造中亚"和谐地区",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大国中,俄罗斯无疑在中亚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中亚在俄罗斯外交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新时期中亚地区局势的变化、固有的传统政治经济优势以及区内新经济增量的存在都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其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中亚是俄罗斯的资源进口地、能源通道区、商品出口区、劳动移民来源地。俄罗斯在中亚的总目标是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然而,中亚国家的离俄倾向、经济多元化、经济本土化的政策导向、区内外大国对中亚的积极经济合作以及中亚安全局势的走向使俄罗斯实现其在中亚的经济利益遇到一些阻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济、地缘、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在经贸合作中,双方在许多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恰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应充分利用双方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构想.俄罗斯社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反应不一,具有理解支持与疑虑担忧共存的特点.这些担忧一方面来源于对中亚在俄固有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中俄在中亚具有利益共性的认知不够.中俄在中亚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合作机制均为两国在中亚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既是人民币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一带一路”助飞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在对中亚地区的贸易比重、对外投资额、投资方式、资源互补性、人文地理优势等方面,人民币在中亚地区国际化的基础性条件具有优势,但也存在制约性因素,即贸易定价权有限、地缘政治影响力有限、人民币资本项目受限等。可采取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输出,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建立中国—中亚地区自由贸易区,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中亚地区人民币回流及定价机制,提升人民币区域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亚作为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资源来说,还是从文化来说,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冷战后,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中国和中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立 《西部金融》2012,(1):16-18
为了彻底改变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当滞后以及中亚次区域地缘力量对比格局中的市场力量严重不足的战略被动局面,进而为中亚地区建立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发展极,为中亚地区树立可资学习借鉴的模范和样板,应该"分两步走"将新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产业高地以及一定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次区域经济中心。第一步要实施"经济高地"战略,增强新疆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步要实施"经济中心"战略,提高新疆吸引力和辐射力。"十二五"时期要以金融中心建设和产业升级为重点,推动新疆次区域发展极构建。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经济格局是以中亚地区为核心进行构建。目前,中亚五国语言服务人才出现"结构性失衡"。各高校可以通过"语言+"培养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成为既掌握语言能力又熟悉两国情况,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收支特点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国内实际收入、中亚五国国内实际收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对中亚五国贸易收支变化有利于中国与中亚五国国内收入的增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对中亚五国贸易收支的改善,主要是因为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和丰裕的资源禀赋,"9·11"事件后,美国利用反恐战争的机会,实现了军事介入中亚地区的历史性突破,并由临时性驻扎向长期性驻留过渡.美国介入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背景是:继续进行国际反恐战争,确保美国本土安全;控制和开发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确保美国能源供应安全;挤俄遏中,确保全面控制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12.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相继独立,并对原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和重组,金融体系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我国与中亚五国在经济结构和资源优势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同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探究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金融体系对促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亚五国金融体系格局和发展状况,分析了中亚五国金融体系的薄弱方面,并对中亚五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一带一路"的行动方案,"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带中,有两带都经过中亚地区,中亚地区是中国向西出发的窗口区域,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因此,通过分析该地区各主要国家实力大小以及权利的分配情况,从而判断各行为体所处的结构并掌握中亚地区自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将会对思考中亚五国体系结构对中国构建"一带一路"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 阿富汗 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区能源储备丰富,是世界强国战略争夺的战场。美俄等国在中亚的能源争夺,对中国的中亚能源战略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分析中美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历史上粟特地区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背景,造成了粟特人多元化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反映在他们商贸经济中所使用的钱币也是多元化的.陆续出土的粟特铭文钱币佐证了粟特这个神秘民族的历史轨迹.粟特不是受制于西方强大的帝国,就是依附于东方的王朝.即使是中亚地区相对独立的时候,粟特也是由那些迁徙过来的游牧民族所控制,始终没有完全独立.所以,粟特地区可能更多地成为经济中心而一直没有成为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积极响应,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已逾百个。参与国家众多、地域覆盖广泛使中国与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国别差异,也表现出区域特征。将137个样本参与国划分为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大洋洲、拉丁美洲、中东欧、南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SSA)、非洲其他地区10个区域,采用GTAP10.0版数据和CGE模型模拟中国分别与各区域关税互惠产生的贸易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关税互惠使中国和相应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和GDP均有明显增长,虽然南亚、SSA、非洲其他地区、拉丁美洲、西亚和中亚6个区域的贸易条件下降,但只有南亚区域的福利下降;中国与贸易往来规模较大的区域关税互惠可以得到更多收益;参与区域与中国关税互惠的绝对收益(GDP增加和福利增加)与其自身经济体量及和中国的贸易规模有关,相对收益(GDP增长)则表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较低的区域经济增长幅度较大的趋势。“贸易畅通”确实促进了中国与各参与区域和国家的互利共赢,且这种互利共赢趋于强化,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基于区域及国别特征采取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准入是平衡国家经济监管权和开放投资义务之间最重要的砝码。在"符合东道国法律"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投资准入规则经历了从外资公平待遇到出现最惠国待遇的发展。以中国的视角,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准入规则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的投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以及中国在该区域经济政策的取向三大因素。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投资现状以及五国投资市场准入的分析,该地区的投资准入规则,将遵循从"依据东道国法律"接受投资,到准入阶段的最惠国待遇,再到准入阶段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从特定部门的准入开放到原则性开放下的部分例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地处丝绸之路中亚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5国的直接投资急剧增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对中亚5国OFDI的数据,在投资引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采用动态面板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OFDI动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一方面,获取中亚5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进行OFDI的重要动机,东道国矿产、石油等自然资源密集度越高,中国OFDI的流入就越多。另一方面,东道国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能吸引中国的OFDI流入,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一些产业向周边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以便从事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分割效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重塑大国地位的思想指导下,面对美国在中亚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以强化能源外交、加强军事合作、尊重中亚各国的选择和维护中亚各国现政权的稳定为手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极大地扭转了在中亚地缘政治中的颓势,与中亚诸国的关系迅速回暖。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步得到加强与深化,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关键问题相继得以解决,相互关系出现了罕见的积极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