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温万名 《经济师》2008,(10):76-77
商品房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及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对确定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虚假广告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虚假商品房预售广告侵害的是多重客体,包括消费者利益、竞争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违法行为的多重性,从而产生多重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在社会中的经济价值显得日益重要.虚假广告的出现,给市场秩序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它不仅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市场信用危机,更直接的后果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虚假广告泛滥根源的法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经济学意义上讲,虚假广告是经营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利益驱动是虚假广告泛滥的经济动力,违法成本低则为虚假广告泛滥提供了条件.现行司法救济不足、行政监管不力、监管体制不完善、消费者自身问题等因素直接或间接降低了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规制虚假广告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4.
"法眼"透视虚假广告对我国经济的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虚假广告”开始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对于我国经济的危害极大,任由其泛滥,会严重地破坏我国尚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虚假广告对经济的危害出发,分析了治理虚假广告的法律依据,并对依法治理虚假广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虚假违法广告在我国的市场上发展的越来越迅速。这对我国的消费者,大众媒体,国家的公共信誉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在强烈打击虚假广告的过程中,有关的治理政策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不少消费者提出提高道德水平才是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根本所在。但是不少广告主、发行媒体、法律机构分析了虚假广告的主观原因,并与发达国家在治理虚假违法虚假广告方面做了比较,指出:虚假广告的遏制,要从制度入手。通过对法律还有制度的完善,让公众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道德水平,从根本上消除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6.
王越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26-227
广告作为一种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战略形式,在发展壮大企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虚假广告盛行,而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的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对社会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国法律对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规定还不完善,部分商家、企业、明星唯利是图,同时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不成熟。鉴于此,应通过借鉴相关国外法律法规,完善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虚假广告给消费者和用户造成损失的,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违规违法药品广告时有发生,虚假、不实的药品广告宣传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的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公立医院垄断药品购销价格,医药广告市场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虚假药品广告违法成本低、投机利润高,同时患者对违法药品广告没有辨识能力,也使得药品广告市场更加不规范.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探究了虚假药品广告产生的原因,并对药品广告市场的规制及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子商务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方便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然而电子商务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没有得到改善。经营者向消费者传递虚假的信息是导致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电子商务中经营者信息传递的真实性选择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减少电子商务中经营者虚假信息的发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孔不入。 以欺骗手段进行内容不实、造成欺骗和误导后果的虚假广告更是随处可见。广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虚假广告对商品质量、性质、用途、生产者和产地等做虚假、欺骗和误导的广告,必将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石青辉 《经济论坛》2004,(21):149-1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市场营销活动的规模也愈来愈大,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工具,已成为各企业常用的促销手段。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广告在传递商品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固有的市场经济特征,广告并未完全遵循规范的方式运作,表现为大量欺骗性广告的存在。欺骗性广告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已成  相似文献   

12.
罗傲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20-121
在市场竞争中,明星代言广告因其对消费者的巨大效应,成为众多商品生产者竞争的有力手段。而近年来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不断被揭发,消费者中对追究代言明星的法律责任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现行广告法并未就明星的广告代言行为作出具体规范。结合现存观点,探究追究广告代言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以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应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告事业迅速蓬勃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虚假广告有蔓延之势,群众反响很大。为何虚假广告屡禁不绝,其原因何在、如何治理,值得探讨。 虚假广告是内容不真实,宣传事实根据与客观事实不符,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服务与用户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作为宣传产品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新阵地。随着广告的增加,明星代言广告现象变得更为普遍,明星代言广告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经常出现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面对日益泛滥的虚假广告,我国相关法律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却非常有限。除了《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代言人对于代言的食品产品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外,其他法律中还没有对代言人的虚假代言行为的责任承担进行规定。近几年,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有关虚假代言行为的讨论更是被推上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姬晓惠 《经济经纬》2007,(5):130-132
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对广告的定位策略、策划和传播策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局部竞争发展到整体性企业形象竞争,广告定位思想也由销售代言进而发展为系统形象的广告定位;广告的策划就必须紧紧围绕消费者这个轴心来开展,自始至终贯彻“由外及内”的指导原则;广告的传播策略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和定位战略相结合,使企业的传播策略达到内部的一致性,确保设计信息与企业的定位和主题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3,(3)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模糊语言广泛地应用到英语广告中,表现为语音模糊、词汇模糊、句法模糊及修辞模糊等。模糊语言产生的歧义既可是积极的:标新立异的广告语言有效地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刺激受众购买欲;也可是消极的:恶意使用模糊语言歪曲事实,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这是要严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17.
金鸿梁 《当代经济》2006,(1S):26-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查处虚假广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经营秩序,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但“含有虚假内容”的广告并未匿迹。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广告法>对代言人代盲虚假广告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也是虚假广告代盲人的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性质的法律责任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原因之一,文章从虚假广告代言人的界定入手,全面分析了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侵权法律责任的依据,并就其便权责任的认定要件作了一定范围的探讨,以期完善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规制.  相似文献   

19.
王影  荣丽敏 《技术经济》2009,28(2):91-94
本文阐述了广告代理制下的广告运作流程,剖析了我国虚假广告产生的多维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介、广告审核机关、广告监督机关以及广告受众五个方面提出了治理虚假广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组织对互联网广告的早期研究多从双边市场交叉外部性的视角展开.随着数据技术的快速进步,消费者画像技术、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采用,通过算法实现匹配的互联网 目标广告兴起,互联网广告的研究逐渐转向基于数据利用的模型.这些研究对平台、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在数据利用背景下的复杂互动进行了较精细的刻画,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广告平台竞争的本质特征,使相关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