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OECD国家发展历程看我国2020年能源电力消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分析了OECD 10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和电力消费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始终快于一次能源消费;后发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和电力消费增速远快于先行工业化国家,各国电力消费比重都在不断攀升。因此,在21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实现工业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无论是能源电力消费的总量还是人均指标,我国的一次能源和电力消费都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继续快速增长,而目前我国接近发达国家的电力消费比重还将继续上升。情景分析表明,202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将达3.18~4.95tce,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4.2亿~68.8亿tce;人均用电量增至5240~8090kW·h,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3万亿~11.2万亿kW·h,需要15.8亿~24.4亿kW发电装机容量,人均装机约1.137~1.755kW。  相似文献   

2.
一、煤炭在江苏省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也是个能源消费大省。1995年之前煤炭在江苏省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为80%以上,其后由于各方面重视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虽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然达到68.92%(见下表)。煤炭在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表年度煤炭消费总量(万tce)能源消费总量(万tce)占能源消费总量(%)19854066.44464881.6519905509.176223.3680.6919958047.78935.5179.3120008612.48790.372.9120018881.419423.6575.7920037623.111060.768.92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在今后相当…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和平情景和极端情景两种方式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5种典型现代煤化工到"十四五"期间的煤炭消费总量进行预测,提出现代煤化工煤控目标、路径、措施和实施方案。研究表明,随着已建及在建项目的推进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预计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费总量将由2020年末11 356.1万tce (折原煤15 910.5万t)增长到2025年末的约18 505.6万tce (折原煤25 964.8万t),在煤炭消费结构中占比也将由2020年的3.9%提高至6.7%~6.9%,增长约3%。极端情景下原煤消费总量达3.07亿t,较和平情景下用煤量增加约0.34亿t。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准确预测煤炭的需求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大意义,针对传统煤炭需求量预测单一预测方法的缺陷,建立了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选用马尔科夫模型缩小预测残差范围来修正组合模型,进而建立了Markov—GNNM组合模型,旨在为准确预测煤炭需求量提供模型依据。选取2000—2018年我国煤炭需求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适用于煤炭需求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今后5年内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亿tce,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t以内,省内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亿tce左右。大企业大集团煤炭产量比重超过80%。根据目标,山西省将严控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到2020年,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亿tce,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t内,煤层气产能达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国家控制CO_2排放的中长期目标,开发了一个动态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对2020—205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进行预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是对研究期间GDP累计的最大化和CO_2排放总量的最小化,制约条件是产业的动态投入产出平衡、能源消耗、规划期间内的GDP平均增速等。根据经济发展模式和碳减排力度共设立了9种情景,包括常规发展、一般高质量发展和强化高质量发展3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3种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行业增加值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耗利用效率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降低能耗和CO_2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工业增加值中长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增加值的准确预测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篇论文里,首先考虑运用相似复合体模型进行建模,然后运用具有最优停止法则的GMDH自回归方法和非线性的SPSS曲线估计方法建立单一模型.最后,用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对各种单一模型的预测值进行组合,得到最优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在中长期的工业增加值预测中,组合预测模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灰色模型和最小二乘机模型进行组合,并将组合模型用于辽宁西部区域水资源供需预测中。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可综合考虑不同模型的优点,进行加权组合预测,相比于单一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水资源供需预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得到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供需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预测我国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利用中国1997~2011年碳排放数据,分别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模型、二次指数模型建立中国碳排放的单项预测模型;(2)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了中国碳排放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3)应用该组合模型对中国2014~2026年的中国碳排放量。预测表明,中国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减排缺口,碳减排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革命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运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混合方法 (GA-SA法)预测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提炼了影响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因素;使用1995—2016年间各因子及能源消费的可得数据,通过GA-SA法预测了基准和新常态情景下陕西省2020—205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新常态情景下的经济增速更有助于陕西省控制能源消费量,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首先是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其次是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此外,陕西省需控制固定投资增长速度、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工业用气、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调整高耗能产业,才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结构,实现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6 年底,中国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在“十三五”的经济背景下,检测这一能源消费目标的可行性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4个维度预测了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其中基于产业结构维度预测了 2020 年中国生产能源消费量,基于城乡人口结构预测了 2020 年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量,最终得到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个预测值依次为46.3亿吨标准煤、50.1亿吨标准煤、50.4亿吨标准煤。最后本文认为能源消费“十三五”规划目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预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灰色GM(1,1)模型和能源消费结构的马尔可夫结构转移模型,对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两个模型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江苏省一次能源供给率还将进一步减小,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石油消费比例基本保持,煤炭比例快速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比例迅速上升,替代煤炭消费下降所造成的缺口.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发生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能源生产总量达37.7亿tce,是1978年的6倍,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煤炭产量、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9%,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2%。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大批技术成果开始领跑国际;能源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探索中前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然而,高比例的煤炭消费也使内蒙古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行业转型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探讨了碳达峰目标下内蒙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控煤路径及建议。研究表明,若内蒙古能源相关碳排放要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则煤炭消费量需稳定在3.2亿~3.4亿tce之间;若控煤减碳工程取得重大成效,可再生能源取得进一步发展,煤炭消费量可降低至2亿tce以下。在煤控情景下,内蒙古的CO2排放将在2032年左右达峰,峰值约9.2亿t;强化煤控情景下,内蒙古的CO2排放达峰时间提前至2025年,峰值约8.1亿t。为实现内蒙古碳达峰目标,需统筹制定煤炭减量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制定不同行业差异化管控方案与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杨蕾  陈佳娜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3):109-109,136
本文介绍了几种基于定量分析的经济预测模型,提出了一个面向区域经济指标的组合预测模型。给出了确定组合模型中权系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是提高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组合预测方法对区域经济的预测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新的能源统计数据,绘制了2017年中国的能流图,研究了主要能源的供应、加工转换和消费情况,并将其与碳流图相关联分析碳排放增长的能源因素。结果表明:2017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较2016年增长了2.7%,第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占了消费总量的66%左右,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为消费总量的19%;生活消费方面,城镇与乡村的能源消费存在很大差异,乡村的能源结构优化有很大潜力;碳排放方面,2017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为95.77亿t,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2.4%。最后,对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作为我国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7个省市之一,将肩负起我国中部地区的低碳示范的任务和责任。对碳排放总量目标进行预测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工作,是确定配额的前提条件。以2007年湖北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的混合能源经济模型,对2013—2020年期间湖北省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低碳技术发展模式下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强度以及由能源消费引起的CO2排放总量和由水泥生产引起的CO2排放总量等进行了预测,以此作为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总量目标设置的参考依据,并为湖北省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目标动态优化建模方法,对神华集团的煤炭、电力、煤制油化工、运输和可再生能源板块的不同产业链组合方式进行模型构建,分析2014—2020年间参考情景、利润总额最大、28%的污染物减排约束条件和排放总量最低4种情景,可以得到不同减排约束下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效益最优的能源产业链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空气质量指数(AQI)在波动中既具有整体的时间序列线性特征和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周期,又具有多种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AQI的预测精度,基于Ri386 3.3.3和Matlab R2014a两种编程软件,提出了一种同时具有线性和非线性的复合特征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SARIMA-SVR组合模型。以太原市2014年1月—2019年7月的AQI月均值数据为基础,利用S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线性预测,利用SVR模型对残差进行非线性预测,加和得到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比较SARIMA,SVR和SARIMA-SVR这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发挥了2种模型各自的优势,相较于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而言,其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通过此模型得到的空气质量预测结果不仅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导,而且可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硫税税率和减排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种非线性特征在单一种类的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征收硫税既能达到二氧化硫减排的目的。又对实际GDP没有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征收硫税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结构、能源消费数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含硫量低的能源对含硫量高的能源的替代。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