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目标,也是过程,既要看到其本质要求,也要看清中国当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大现实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流”、“村往哪儿变”,分别体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龙头”问题、“龙身”问题和“龙尾”问题,更要找到解决三大现实问题的有效抓手.当下新型城镇化道路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解决“龙头”、“龙身”和“龙尾”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重点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在“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寻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代物流不仅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四化同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物流现代化;农村物流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信息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出并研究农村物流问题.是关系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海文 《广西经济》2011,(2):103-105
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布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谋划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布局,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城镇化有序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世界裤子之都”福绵管理区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全区城镇化总体规划。按照玉林市委、市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玉一北一福一体化”的决策部署,福绵组织编制了《福绵管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准确定位了福绵管理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是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构建科学的规划体系。及时编制和完善各镇规划,将福绵镇和成均镇、新桥镇分别建设成为福绵城区的中心和副中心,樟木镇、沙田镇、石和镇建设成为福绵城区的次中心。同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强调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扫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性障碍。多方面研究表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之间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空间、经济管理体制、产业发展与分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各位学者及有关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从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中如何审视上海城镇体系?上海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发展出路是什么?7月5日,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第五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三个主要议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6.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并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握好人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政府治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明 《中国经贸》2010,(20):120-121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阶段,是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差距缩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呈加快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比如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破除,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不强等制约因素,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求紧迫。“十二五”时期,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898年霍华德就提出了该思想,随后很多专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新型城乡形态下的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城乡一体化思想下的城乡空间融合的过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律:S曲线规律、大城市超小城市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城乡整合需要做到:统一规划空间、互补城乡功能、区域相互协调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的新型城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城镇片区管理模式,促进村镇融入城乡系统,改造传统农业融入城市,村庄归类与分步规划。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三步走"的实施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一、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 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区,辖4镇6个街道,面积1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6万。近年来,东营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青海新型城镇化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夯实城乡一体化的运行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合力等构想。  相似文献   

11.
马勇  杨喆剑 《特区经济》2014,(2):211-212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就是将农村土地流转起来,达到城乡统筹的目的,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新视野,通过理清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的相互关系,提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新要求,以期为土地流转未来的实施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需要贯彻什么原则?以资本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属于非科学发展,这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政绩、强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关。以规模扩张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依据已不存在,城乡关系调节的重心已不在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消灭城乡差别思想的精华——消灭人的发展上的差别,体现消灭城镇化当中产生新的社会成员不平等、造就新一代农业劳动者、兼顾从民生角度摆正城市发展等的使命和原则。中国城镇化要在科学导向下作出一系列正确选择,包括指导思想、依托、总格局、人口城镇化方式,应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非农产业城乡交融、由农民主导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2-114
近年来,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仍然是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结构,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文章在分析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乡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等加快推进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新进程。城乡一体化加快了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立足国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科学发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做到统筹兼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文比较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发现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存在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从“为人民谋福利”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两个飞跃”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到党-政府-市场关系重构、从局部渐进式改革到系统整体性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城乡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的途径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城乡融合提供物质条件;废除私有制,建立新的社会分工;推进城乡化进程,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保证城乡人口均衡分布;发挥科技的强大杠杆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提示我们: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步伐;重视城市的中心作用;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机制,促进城乡之间的自由流通;重视发挥科技的力量,推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因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由于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中国梦”等,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株洲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周边地区比较仍有不少差距。为此,株洲应更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明确五县市的发展重点,立足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