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王”退地、土地“流拍”、“底价”成交,三大关键词左右着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北京房地产》2008,(3):54-55
一、土地公开成交空前繁荣,土地价格稳定 2008年1月北京土地市场一改往年年初市场成交冷清的格局,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公开信息,1月份共成交土地32块,其中工业用地7块,住宅及商业用地2有块。不包括工业用地,住宅与商业用地的总体成交建设用地面积达254.9公顷,这一数值已达到2007年全年土地成交面积的40%以上。对于北京房价近期出现的打折现象及楼市拐点论的争论,为什么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呢?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流拍达40多幅,即便成交也大多是以底价,超出底价成交者寥寥无几。从“地王”到“流拍”,这与去年全国疯狂的“土地盛宴”形成鲜明对比,却预示着疯狂的土地市场开始理性沉淀,土地甚至沦为“滞销货”。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11,(12):30-31
2011年的土地市场,尽管中央释放出调控从严的信号,但房企拿地热情不减,年初“高成交、高溢价”为特征的“抢粮”局面维持相当热度。但随着“限”政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房企的资金链开始明显趋紧,拿地也开始谨慎,土地市场渐次冷清。到11月份,土地市场流拍、底价成交已成常态。  相似文献   

5.
《北京房地产》2009,(7):52-53
本月土地交易出现井喷成交量超过1至4月总和 5月北京土地成交出现久违的“井喷”现象,成交量超过了1至4月的总和。据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京城共成交土地28宗,成交土地面积167.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6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及含住宅项目用地成交10宗.成交面积为10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7.8万平方米.环比4月,成交面积增加了402%,建筑面积环比增加了258%。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市场交易活跃从2004年8月31日起经营性土地停止协议出让后,北京土地公开交易的目光全部聚焦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从几个月来的实际成交情况分析,只有去年9月份推出的三个较为大型的住宅项目引起了京城内外有实力开发商的角逐,而10月与11月成交量很少。但在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储备中心网站上公布成交的地块数量达18块之多,其中有13块是位于平谷区,占地面积均没有超过1公顷,基本全部以底价成交,表明较有实力的开发商对于地块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一、二季度土地拍卖及交易情况看,无论是成交价格还是成交量都一扫自去年开始至今年年初的低迷冷清,土地市场的热度不断于升温,回暖迹象日益明显。土地市场的冷热,往往被喻为是楼市的“晴雨表”、“风向标”,可以说土地市场是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态势,也延伸到影响广大置业群体的购房意思。  相似文献   

8.
2005年,广州的土地市场颇为热闹。一个又一个“新地王”的出现,意想不到的成交“天价”,令人瞠目结舌、争议频起,亦令市场变得更加疑云重重。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京城楼市就出现了复苏的景象,春节过后,随着政策利好作用的日渐显现,京城楼市迅速回暖:3月,出现了久违的小阳春;4月成交量创近3年来之最。随后,成交量持续在高位运行,显示了市场的强劲购买力。商品住宅市场"去存量化"进程加快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京城共成交期房68081套,成交面积达735.9万平方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2009,(4):50-51
楼市的低迷,直接影响到了土地的成交。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和储备中心的公示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住宅用地出现了零成交的现象。而2月份,土地市场表现仍然很一般。究其原因还是开发商资金紧缺,并且对市场信心不足,造成土地成交量锐减。为扩大成交量,北京已经放宽土地出让限制。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土地市场价格水平分析 1.土地市场价格总体水平 2002年,沈阳市出让土地50宗,成交总面积170万m~2,成交总金额16.1亿元,土地出让金和收益金11.15亿元,出让金平均为675.1元/m~2。其中有42宗是毛地出让,成交总面积123.05万m~2,总金额为6.25亿元,出让毛地平均价格为508元/m~2。 2003年上半年,共有30宗土地成交,成交总面积为117.2万m~2,总金额为7.04亿元,出让金5.59亿元、出让金平均为475.1元/m~2。其中27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背景从2003年开始,我国土地市场步入了繁荣期,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的土地购置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其中2007年更是超过了4亿平方米,为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到了2008年,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土地市场不再火热,全国土地近一半以底价成交,各大城市土地流标、流拍,甚至退地事件屡见不鲜,土地开发面积和购置  相似文献   

13.
《东南置业》2008,(9):62-63
一、2008年1—8月土地市场呈现新格局 流拍成流行词: 1至8月总计推出了27幅商住用地,成交11幅,总体成交率只有41%,成交低迷,甚至出现了全部流拍的状况。 国企占主角: 11幅成交地块,国企占8块,厦门本地国企再度成为市场的主角,对于低迷的市场人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随着全国房地产行业成交整体回暖,开发商的资金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充,市场信心在持续回升。此外,各房企土地存量逐渐消化,对土地的储备需求增长,加之地价历经2008年回归理性,新一轮购地热潮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重庆国土资源》2000,(6):15-19
广州市的土地市场是全国最具活力的土地市场之一。自1997年11月至今,已成功进行了7次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共招标拍卖出让土地17块,用地面积5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近20亿元。近年来,广州市根据土地市场的发展需要及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有形土地市场的建设进程,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供求市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2007,(9):49-50
一、大量限价商品房用地推入市场7月份北京土地招牌挂市场共有四宗土地成交,成交土地的总规划建筑面积约为50.5万平方米。虽然成交地块的数量和面积较少,但成交金额较高,达到22.7亿元人民币。在成交的四块土地中三块土地位于丰台区,另外一块则位  相似文献   

17.
《湖南房地产》2007,(5):50-50
据悉,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及衡阳市房地产市场持续走高的影响,该市土地市场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又创新高,一级市场土地成交量及成交金额较之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土地     
《房地产导刊》2014,(8):15-15
正土地市场溢价走低流拍扩大201 4年7月上旬,全国土地市场土地成交力度趋弱,共成交经营性地块607幅,同比下降31%;成交总建面积1523万方,同比下降35%;成交总金额为261亿元,同比下降55%;成交楼板价为1 71 6元/平米,同比下降31%。成交金额及成交量的走低主要是因为政府推地依然较为缓慢,房企拿地积极性也不高,而成交楼板价的下滑则与一线城市成交大幅缩紧有关。2014年6月以来部分城市底价成交及流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没有了以往“地王频出”的喧嚣,整体表现出平淡的状态。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CRIC显示,2011年5月,随着政府供地回升,多数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较上月有所上升,但相比去年同期,有六成的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下降。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前五月上海土地成交量下跌2.14%,成交金额下跌42.22%;北京的情况似乎更糟,成交量下跌31.38%,成交金额下跌70.72%;天津、深圳、成都、武汉等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地产》2009,(6):50-51
2009年4月,本市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共有15宗土地成交。从成交面积上来看,成交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7.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96.7%,同比上涨72.9%;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42.6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98倍,同比上涨1.05倍。土地成交量的明显增加,土地市场信息正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