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问题进行了研讨。论述了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理论,归纳了会计选择的动机,引入了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和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分析了可操控应计利润和应计利润总额。文中以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从会计选择变更的角度,通过对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年度、方向和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9年会计估计变更的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现象较为普遍,从2003年到2009年,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7.00%;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减当期利润的现象多于调增当期利润或不影响当期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很多是公司主动进行的,且变更所采用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或者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企业变更会计估计的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随着监管手段的加强,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手段更加隐蔽,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形逐渐增多。为了对巨额冲销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必要进行会计估计变更视角下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章以2012—2014年间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和外部审计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监管力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粉饰自身的业绩,往往对利润进行操纵,使得自身的财务数据显得优良、可观。在利润调节的手段中,滥用会计估计是最常见的,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动机,对其滥用会计估计的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和外部审计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监管力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动机、手段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滥用会计估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动机、手段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滥用会计估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栩春 《会计之友》2006,(2A):72-72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动机、手段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滥用会计估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估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进行会计估计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滥用会计估计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治理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计估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进行会计估计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滥用会计估计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治理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会计方法,进行损益等账项的调整往往是不法企业为达到种种目的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会计方法使用前后的一致性、估价与分摊的科学性审计就成了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格外注意的工作内容。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个体变更。会计变更会对当期损益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多会在这方面做文章,以满足它实现配股或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管制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四川会计》2000,(1):39-41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对结果不确定的有关交易或事项改变会计估计。为了在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对企业会计报表中所包含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目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会计估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加强会…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等进行盈余管理,历来是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否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呢?笔者研读后发现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新旧准则比较,对新准则体系给予或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戴桂荣 《会计之友》2006,(24):71-72
利用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等进行盈余管理,历来是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否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呢?笔者研读后发现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新旧准则比较,对新准则体系给予或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而后对于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最后给出了规范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行为,从会计处理标准、会计估计的主体、会计信息监督及会计信息使用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企业对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进行变更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后果学说视角出发,根据相关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实例,提出了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