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日、德企业融资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与设置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融资体制,决定了不同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美、日、德企业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特点,揭示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资本市场、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以便为中国企业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投资资金融通政策与体制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首先分析了民营融资体制政策环境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的可持续能力弱,贷款与担保仍很困难,直接融资的机会相当稀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高门槛限制了融资资格,信用体制不健全阻碍了银企之间的稳定合作,单一的金融商品适应不了多样化市场结构。未来要建立符合多层次的民间融资体系,为民营经济融资开辟政策与体制通道。  相似文献   

3.
企业融资:现实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企业融资有两种方式,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当企业缺乏内部的自我积累时,外源融资就成为主要融资方式。在外源融资方式下,又可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和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但是,在我国企业改革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格局弊端日益显化,隐藏的危机不小。一是银企关系不畅。由于体制的原因,企业资金供应由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后,企业绝大部分资金都由银行提供。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致使经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现行的融资体制与民营经济在预算约束的性质、融资渠道和信用关系上并不兼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不可能通过对现行融资体制的有限调整而得到解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体制只能“内生”出来,这意味着国家应该积极推进金融领域的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内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金融领域。在漫长的信用关系转换中,国家应坚定不移地履行产权保护职责。  相似文献   

5.
柳松 《生产力研究》2005,13(12):189-191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三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了解读,指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原因,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君华 《经济师》2004,(10):160-160
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具备融资优势。针对当前我国集群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以合作为特点的融资体制 ,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相似文献   

7.
裘卫红 《经济师》2008,(7):185-185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院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融资规模、形式呈现体制性特征,说明医院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医院融资机制形成,应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存量调整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增量上的规范性和规律性。正确地认识各种融资形式的特征,掌握融资成本与融资结构与医院价值之间的关系,才能从实现医院财务目标出发,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形成最佳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融资体制成果分享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资本市场相关主体,即政府、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以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不同区域,以及以农业为代表的产业问无法公平分享资本市场融资体制的改革成果.根本性原因在于现行资本市场结构失衡和功能的缺陷,而市场机制自身难以解决的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和产业不均衡是基础性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效发挥,并建立合理的融资体制改革成果公平分享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投融资体制,是指投资机制、 融资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制.纵观我国经济模式发展变化本文以赣州市固定资产投融资体制为例对我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作浅要简析.  相似文献   

10.
融资需求旺盛但融资难度大的矛盾一直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供应链融资的出现无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曙光。但是,鉴于中国供应链体制的不完善及其他种种因素,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极为有限。试图结合目前证券市场新兴热点——资产证券化,探讨这种新的形式能否用于供应链融资,如果能破解其目前的困境,又将为其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