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学是探讨人、社会与自然环境三元体系之间的伦理关系。生态伦理观认为自然环境有其本身的作用与权利.并且对人与社会发生影响;人与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自身的伦理权利。在这个三元伦理体系中,伦理关系具有某些新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全球性伦理观念并发扬光大,去解决世界性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是人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人类战胜各种遗传疾病,延长寿命,甚至设计人类自己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人的生命被技术化,基因探索过程直接同商业利益相联,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贫富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事实上的基因资源供给与基因成果使用之间的不平等,使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面临人类伦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周琳 《经济师》2008,(6):27-28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当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愉快,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形成兼顾人的需要与自然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以及同代人之间需要的适度性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4.
顾寰 《时代经贸》2010,(8):16-17
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是社会道德形态中的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规范及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而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类生活的互相联系与依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带给了我们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造成了人类生存道德危机,现今世界迫切呼唤普遍伦理的到来。普遍伦理不是现存伦理的普遍化,而是一种新的伦理规则。它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它提供了经济基础,人类对永久和平幸福的向往为它提供了观念基础,以及现存伦理规范中的一些共同认识为它提供了沟通基础。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让基因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当前,坚持这一原则,就要从人类自身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两方面树立新观念,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进行立法,从科学家努力和公众理解两方面营造基因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素食文化由来已久,但当人类面临着各种生态危机的时候,素食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素食无论从健康、生态的角度,还是从伦理、宗教的角度都蕴含着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素食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心境,形成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道德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造福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也是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实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道德来把握方向,道德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邹丽芬 《发展研究》2006,1(10):123-125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重大伦理道德问题,现代化突显科技伦理问题,呼唤科技伦理建设。为了克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的作用,构建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伦理的构建是应对科技活动带来的负效应和人类进入风险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技伦理问题虽然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当前仍面临着科技伦理调节不力和科技伦理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和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过分功利性。据此,当前科技伦理建设必须明确其价值取向,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伦理创新,保证科技伦理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HGP的伦理和法律规范——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任何生物技术的使用都必须经过周密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证,基因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人类在享有HGP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必须对其进行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减少它对人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建构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科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倾向的把握,一种是把握科学的知识属性,一种是把握科学的价值负载。在功利与求知双重目标并行的大科学时代,科技主体的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成功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出了科技伦理建构的四条原则,即为人类造福原则,公众利益优先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暂停研究原则。这四条原则是科技伦理建构的核心,应该为规范伦理实践指明一个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各种代表性环境伦理表现出诸多分歧。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和反思,对各种主流的环境伦理价值观进行了述评,呼吁人类社会应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现代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广大方面。同时,文化又是一种积淀物,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这些共同接受并采用的言行模式和沟通体式,使我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生活于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受到一定地理环境限制的社会之中。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伦理准则与伦理规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反映。文化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并且渗透在各个方面。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文化的若干方面决定的,称为“文化倾向”。文化倾向一般涉及七个方面:世界观、人性观、人际关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地伦理学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创立的一种以整体主义为价值核心的环境伦理思想。该思想为人类拯救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伦理价值导向。其核心概念“土地共同体”改变了人在共同体中的地位,确立了伦理整体主义的最高原则,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主义形成三级对立模式。考察大地伦理自身,亦存在自然主义的谬误、“环境法西斯主义”、反文明倾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孟庆国 《发展研究》1999,(11):29-30
1、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协调发展过程。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下行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变这种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手段,能够而且必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但现实中的科学技术仍然经常性地用于破坏多于发展的发展过程。所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无疑给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社会经济放在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自觉性、生成性以及多元性等重要特征,因此,在社会管理中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由与兼容相结合、无害与互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综合运用技术、法制与道德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了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推己及人等伦理道德观。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观。如何正确理解、把握、运用这些伦理道德观,有效指导、规范人们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特殊的管理学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贫困度量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万坪  杨能良 《经济师》2004,(11):35-35,37
贫困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 ,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学者们提出过各自不同的关于贫困的定义。汤森以及其他学者提出了贫困度量指标 ,Duclos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 ,引入了社会伦理判断这一规范因素 ,使得我们在评价贫因不能仅仅考虑贫困人口比率、平均贫困缺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等客观因素 ,必须考虑不同社会或不同时期人们对贫困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20.
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开始出现,而这种虚拟空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导致了网络不同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基于这一不同,把网络交往进行了二元划分,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往和实体性交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不同网络交往的底线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