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中华民族固有之学问也,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精华,涵盖领域之广,微观探究之深,让世人称羡不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世人对中国文化有着空前的喜爱,国人对老租先流传下来的精髓也倍加珍惜,国学热遍及神州大地,各中小学校相继开展了不同的国学课程.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  相似文献   

3.
国学,中华民族固有之学问也,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精华,涵盖领域力广,微观探究之深,让世人称羡不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世人对中国文化有着空前的喜爱,国人对老祖先流传下来的精髓也倍加珍惜,国学热遍及神州大地,各中小学校相继开展了不同的国学课程.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形式下,通过文化创新来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正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之风开始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回归和发扬,且日益强劲,向全世界展现着它的无穷魅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随着綦江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洁  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2015,(1):95-98,122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  相似文献   

7.
杜军平 《中国西部》2014,(37):74-75
<正>近几年,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和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也随之进入了学校的课堂。那么该如何开展小学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国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国学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班队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指向、重点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8.
蒋欣 《宁波经济》2023,(3):42-44
<正>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灵魂与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的精神根脉。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增加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宁波作为滨海名城,在全力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开局中,有责任也有能力乘势而上、积极推进文化建设,让城市文化为城市品牌赋能,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彰显港城文化魅力。宁波是现代国际港口城市,更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魅力书坊     
《国学与人生》东方夫子¥39.80海潮出版社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国学经典以国学源头为底蕴参透人生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本书就一些读者感兴趣的学说精髓发表一孔之见,也算是表达一种选择的意向。从中你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从中真正认识到国学的价值,转变你的观念,获得更多的精神启示,成就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当今,研究国学、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方兴未艾。学习研究国学应在现代化视野中梳理清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为何会出现国学热;二是以怎样的态度研习国学;三是国学发展走向何方。只有思考清楚有关国学的基本问题,才能促成国学热的健康发展,才能光大中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陈葆 《发展》2024,(1):85-88
<正>伏羲是人文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蕴、底色和底版。伏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传承发展伏羲文化,对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2.
李艳萍 《中国报道》2011,(12):24-24
饶宗颐先生题字“共为人类文化努力,走进向上、和谐之路”,字中传递出国学大家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华学的孜孜探索精神,中华文化、世界文明,因此精神而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休戚相关.中华文化蕴含的文化认同、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清晰地确证着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以及集体归属意识.新时代,应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应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应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补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思想家将诚信看成是立国的珍宝,"信,国之宝也。"(《吕氏春秋·为欲》)"诚,五常之体,百行之源也"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诚信一直作为传统美德经久流行,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根基。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已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共识。宋代思想家周敦颐说:"诚,五常之体,百行之源也。"其意是讲,诚信是"五常"的根本,是社会运行的规则,是各行各业兴旺的宗旨,是全社会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根脉之厚重,思想内涵之精深,在世界不同人种文化理念和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就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而言,经过千余年的创造完善,产生了许多的经典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往昔的沧桑岁月中创造、积累起来的文化宝藏,并备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客家文化独具特色,令人瞩目,闽西客家文化根植于闽西客家人中并规范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已有上千年  相似文献   

17.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创了农村小学国学节目到江津区进行专场演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谭书琼 《魅力中国》2012,(29):14-14
《三字经》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被誉中“蒙学第一书”,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教育、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认真品读《三字经》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中国玉文化有着七千年以上的历史,贯穿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堪称中华文化当中延续和传承时间最长并贯穿整个文明史的标志性文化。它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融入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部分或整体文学文本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殊形式的载体:经典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特质,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恒常未变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对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也还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典不应仅指全部的文学文本,还应包括一些文本中经常被人引用、在不同的基面常具有深刻的警喻意义的语句。当下的经典教育中存在缺失,应当在启蒙教育及适度政策干预等方面入手,正确地引导经典的传播,进而发挥其传递主流社会价值观、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