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近年来旅游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等有重要影响。通过搜集整理入藏旅游者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情感、整体感知三方面分析得出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可以为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同时也在网络上分享出游经验、感受,网络中游客有关目的地评论的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有重要参考作用。文章以网站上的泉州游记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泉州旅游形象属性高频特征词,根据高频特征词将泉州旅游形象分为四大主题,对泉州旅游感知形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感知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泉州旅游形象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重庆主城为旅游目的地案例,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旅游者对重庆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特征词,并对提取出的高频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深入分析游客对重庆形象的感知属性;通过对游客游记内容的分析,从旅游者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挖掘重庆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都市景观"和"美食"给旅游者的感知印象最深,"文化"感知较弱,对"旅游环境"和"公共设施"存在消极感知。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要赢得旅游者的青睐,必然要依赖于成功的旅游形象传播,具体来说,便是需要有效构建起自身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如何有效地构建好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以增强吸引力,是所有旅游地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从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基本理论入手,以武当山为例,按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要求全面分析了其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和实施措施,以期对旅游地的形象传播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到网红地打卡逐渐成为旅游的一种新潮流。文章选取网红美食旅游地长沙文和友为案例地,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并验证了以游客感知形象为自变量,旅游体验与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行为意向为因变量的假设概念模型。结果显示:长沙文和友塑造了良好的旅游地形象,很多游客在该地游玩结束后获得了良好的旅游体验;长沙文和友的游客感知形象可划分为文化与氛围感知、产品与服务感知、公共设施感知三个维度;游客感知形象的三个维度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及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影响游客行为意向,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与氛围感知、产品与服务感知对行为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赤水河流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随着旅游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形象的定位已刻不容缓.在分析了赤水河流域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赤水河流域的旅游形象定位,以期对赤水河流域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为旅游目的地宣传开辟了新渠道。文章以国内五大知名旅游网站和"风情三江""三江文化旅游"两个目的地微信公众号的网络文本为样本,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游客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三江人文景观的感知度较高,整体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三江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不规范是游客产生消极情感的主要原因。三江投射形象侧重于宣传三江的人文景观,展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游客感知形象与三江投射形象在位置和区划、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环境与氛围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及旅游者的行为意向。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感知有用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三个方面。为探索社交媒体特征对感知形象及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本文以重庆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社交媒体特征与感知形象及旅游者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的三个特征对旅游者行为意向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的三个特征通过感知形象间接作用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形象显著影响旅游者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
以来豫旅游者发布在携程网上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三方面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研究发现,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均以中立和正面为主,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门户网站作为旅游地的“窗口”.一直有意无意大员采用女性形象。女性形象的广泛消费现象是视觉文化与商业的共谋,其中目的地女性化策略得到了旅游地的刻意推崇。但从女性主义视角可以发现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女性一直处于“他者”和被凝视的地位.其话语权不能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丝路沿线6省区的48处申遗景点分为六大旅游区。在简述了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段申遗景点、地方性、旅游者感知和旅游市场竞争替代的分析,确定了青海段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对旅游宣传口号、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进行了系统设计,并阐述了青海段旅游形象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探讨了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基于目的地形象定位基础理论,以郴州为例,在对郴州旅游形象发展存在问题的诊断基础上,对郴州旅游形象进行了大胆策划,并对郴州旅游形象的传播和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形象屏蔽现象存在于每一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中,对于旅游业不发达的西北城市武威来说,从大区域甘肃省来看,武威东受到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文化的屏蔽,中受到兰州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屏蔽,西被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遮挡屏蔽,处于甘肃大区域的旅游形象屏蔽中I从小区域武威市来看,武威的白塔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天梯山石窟、葡萄庄园等旅游资源被高价值、高知名度、低旅游成本支出马踏飞燕(雷台)、武威文庙所屏蔽.在此形象屏蔽的条件下,重新设计定位武威城市旅游形象为“丝路行·朝圣马踏飞燕”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乃是借助符号的表征功能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经由符号的表征功能而形成的为旅游社群所"共享的意义"。基于此,尝试一种全新的视角——表征,来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历史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典型的符号学意义、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规范和组织旅游社群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科学管理公众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对于推动旅游地形象优化、增强旅游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注意力经济视角,本文对注意力经济的内涵以及旅游地形象优化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优化常用的注意力策略,并以丽江古城为例,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形象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注意力经济适用于旅游地形象优化,但应特别关注旅游地核心吸引物的变化对注意力流动的影响,注意力经济作为一种新视角在旅游地形象优化中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根据游客心理特点、客体刺激物属性,利用人?人感知、人?地感知规律以及注意力综合技术,能够优化游客对旅游地的心理感知,助推旅游地形象优化。本文结合旅游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为旅游地形象优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于推动旅游地形象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依据相关形象理论,实证分析桂林国际旅游市场的本底形象、实地认知形象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桂林的国际旅游知名度高达84.8%,好评指数3.5,实地体验之后,入境旅游者对桂林“安全性”、“友善性”、。独特性”形象的评价指数分别为4.18、4.04和4.01,而对“神秘性”和“古朴性”形象评价一般;桂林旅游形象的刻板效应非常显著,本底形象与实地认知形象呈现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在人们对广告充满排斥心理的情况下,目的地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而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本底形象。这远比单纯地炒作“知名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的我国旅游业到底应该由政府来主导还是由市场来主导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从反思当前SARS危机中,从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政府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具体主导领域与主导措施,以期对旅游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对旅游地形象、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影响的游客感知指标,并构建了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游客对西安的感知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人文氛围和服务、资源吸引力、旅游信息、环境和卫生质量、新奇度及便利性6个维度;有有趣的地方参观、优质的服务、有高品质的住宿、旅游咨询系统发达4项指标对旅游地形象、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皆有正面影响;旅游形象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比满意度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旅游的管理和营销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流入人口是旅游地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内涵、传播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旅游地流入人口的特点、类型,以期明晰流入人口作用于旅游地形象的过程和独特之处,以便为旅游地从形象建设角度对流入人口进行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