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经济人”与X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与管理学中都有"经济人"假设,两者的涵义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各种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学中及管理学中"经济人"人性假设的分析,解释当前管理学领域对"经济人"产生误解的原因,并进一步指明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关系,也从中力图阐明对"经济人"假设应具有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2.
孟德维尔思想体系中的"经济人"是纯粹利己主义者,没有给道德留有丝毫余地,在孟德维尔体系中,只有"利己"这样一个终极目标,道德是手段和奴仆;而亚当·斯密思想体系中的"经济人"则是在"同情"尤其是正义约束下的行为者,在斯密体系中,"利己"和"同情"两者都是终极目标,都有自己的活动区域,因此孟德维尔和斯密"经济人"活动的范围大小是不相同的.这一差别还导致了他们各自自发秩序理论中的构成要件不同.而现代经济人的发展刚好割裂了经济学与伦理学,因此,孟德维尔是不完善的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概念作为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一个历史范畴。自14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并逐渐成长以来,“经济人”这一角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针对当代市场经济对”经济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需求,社会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打造三位一体的“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工业管理是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元目标为基本前提的管理.为了使工业管理主体在行使其"经济人"角色的同时,遏制其"经济人"行为导致的"负外部性"结果,并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之中,倡导工业生态协同管理,发挥其面对多元目标"动态平衡"关系的协同学性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田江 《大众商务》2010,(16):77-77
本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角度探讨如何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首先谈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性,然后谈到"经济人"这个理论抽象是否应该包含道德规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角度探讨如何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首先谈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性,然后谈到"经济人"这个理论抽象是否应该包含道德规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现实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种内在的经济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原本属性规定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精髓使之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并为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安排奠定了基础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的自利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人理性的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往往会无意识地、客观地增进公共利益。但是,由于"经济人"的自利心和有限理性,其行为往往会产生诸如机会主义、群体的无理性、X无效率、经济市场失灵和政治市场失灵等困境。要克服"经济人"的行为困境,必须发挥"看的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下"皆为利"与善因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肯定人们求利、求富的合理性,在等级森严,"小不得僭大,贱不得踰贵"的秦汉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亚当.斯密"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假设亦强调尊重个人的求利行为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司马迁与斯密研究求富、逐利行为,尽管皆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条件,但因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及视角各异,二者又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前者代表了庶民地主和工商业地主的利益和要求,而非为替资本主义辩护,后者则是上升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反对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政策,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经济学看做技术科学。经济学主要依赖数理和形式逻辑的推演,丢弃了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的因素,成了"黑板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自"经济人"思想产生以来,从有机化、概念化、数字化到裁剪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人"假设的每个阶段反映的都是经济学家个体论述和社会历史总体发展的统一。以"经济人"假设的发展阶段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准确把握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发现其存在的方法论问题,认识其本质,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