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提高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但从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存在。本文以山东省Z市为例,调查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效处置的方法,并对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提高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但从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存在.本文以山东省Z市为例,调查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效处置的方法,并对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4.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长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因此,降低不良贷款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阐明了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长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因此,降低不良贷款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阐明了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国外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及处置措施,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货款化解处置存在债务承接落实难度大、司法清收总体收效小、核销处置主动意愿低、传统处置方式的处置成本较大、资产管理公司买方垄断地位增加成交难度、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的司法实践不统一等困难及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加强经济下行形势下信用环境的建设等措施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证明债权文书并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公证机构办理了大量的强制执行公证的业务,它对充分发挥公证职能,规范民事经济活动和及时调整民事经济关系,维护正常的法律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吕勇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4,(4):66-69
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是债权人根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执行债务人财产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4条和第10条规定“对于追偿债权、物品的书,认为无疑义的,在该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可见,公证债权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机关的特殊职能,是国家强制力在公证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使债权人免于诉讼程序而径自诉求人民法院执行,因此其大大减轻诉累,降低了债权人债务追收成本,有利于债权人及时通过司法强制手段,保全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成为债权人、尤其是银行追收债务的常用法律手段。但是,由于观念、体制、实际利益等原因,在理论及实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其在银行务实中不受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公证债权书强制执行的一些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求对银行务实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协议Ⅲ"和美国"多德-佛兰克法案"的出台推动全球银行业发生划时代变革。中国银监会出台的新监管标准更是提高了对资本监管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外延式粗放、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强化资本管理,推动战略转型,走向理性经营时代已成为未来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IRB)的实施是银行风险管理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保证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正常运作不仅是外部合规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提升风险量化能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从香港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经验来看,建立依赖数据的、可持续验证的内部评级体系有助于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改善风险管理文化,最终形成风险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时限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经营管理时限规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推行时限要求和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时限约束可能妨碍或损害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实现。商业银行各种经营管理行为的完成普遍具有时间性,时间不仅是机会成本的要素,也是构成经济成本的重要因素,监管法规约定的时间更是银行法定权益的保 相似文献
14.
15.
16.
注重担保品尤其是不动产的抵押是包托中国在内亚洲国家银行界的传统,"有担保就是好贷款"似乎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然而,次贷危机的发生使人们重新审视担保贷款尤其是抵押贷款的安全性,作为贷款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物是否能代替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分析成为贷款的准入条件?还款来源的错置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会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试图逐一回答这一系问题,并在些基础上结合我国信贷经营环境指出了信贷"担保文化"的成因,并针对信贷环境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我国贷款增长速度超过30%,新增贷款近10万亿元,是超常规增长的一年。它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贷款过度增长也不得不令人担忧,如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预期和加剧产能过剩等。如果说2009年是一个特殊年份,那么,2010年的信贷形势如何,是当前各级政府、理论界和商业银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并购贷款作为并购活动中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国公司并购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银行信贷产品创新和转变经营方式的新业务,在我国起步却较晚。随着2008年底银监会发布实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标志着并购贷款业务正式启动。但并购贷款是柄"双刃剑",深刻认识、有效防范其风险,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了各部分的研究特点和不足,以期为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解析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ue Hongjian 《国际金融研究》2006,(8)
过去20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投资银行、资产服务、资产证券化、保险业务和其他运营性收入的增长使得非利息收入在营业净收入的占比增加了15.4%。而且,大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行业中的占比从82.9%增加到93.0%。本文从发展动因、收入构成、分类银行、综合影响方面分析了期间美国商业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变化,以期为中国商业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阶段性目标与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