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3年的中国电信市场掀起了一场“宽带风暴”,两大固网运营商均不遗余力地发展宽带接入业务。截至2003年底,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到700万,中国网通的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到300万。从目前的形势看,2004年又将是一个宽带年,两大固网运营商都把宽带接入市场作为竞争  相似文献   

2.
宽带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点业务。经过2000年以来的炒作与低迷,我国宽带业务终于进入了务实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点业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和宽带成为目前国内运营商竞争的两大趋势,宽带业务则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梳理电信和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指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目前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全球宽带网络的兴起和宽带应用的不断拓展,宽带成为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提高 ARPU 值、进而摆脱业绩不断下滑的新的增长点。5月29日至6月3日,由国际工程师联盟(IEC)举办的“2005年宽带世界论坛”在日本召开,与会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业界专家对全球宽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中,在宽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西门子通信集团展示了包括运营商级以太网产品在内的一系列创新网络接入产品。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日益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固网运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压力:一方面,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全球化使得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技术进步使得通信发展日新月异,这为通信企业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公众的通信消费取向日益移动化,造成固网用户数量和话务量的双重流失,业务的不对称管制束缚固网在移动领域发展,向信息领域的业务转型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无法弥补传统业务流失带来的收入压力。固网企业出路何在,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当前宽带业务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创新宽带内容应用,实现宽带跨越式发展,是固网运营商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转型的道路上,英国电信(BT)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随着传统固定电话业务市场增长的变缓,各国固网运营商纷纷把宽带作为其主要的发展业务之一。那么,走在转型道路前面的BT是怎样发展宽带业务的呢?  相似文献   

8.
钟灵 《当代通信》2005,(13):42-42
固网运营商必须大力发展以宽带为代表的数据业务,从而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宽带应用。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业已成为固网运营商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选择;同时,积极准备移动业务,寻求与移动的融合也将是未来长远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9.
宽带作为传统固网运营商的重点业务,对提升其经营收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用户感知、减少用户离网是传统固网运营商提高宽带业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用户感知的因素,从网络、产品、服务、宣传、竞争和流量控制六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用户感知的建议,希望能对传统固网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脚步的加快,以及新的电信运营商的不断出现,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电信市场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宽带业务和移动通信两个方面。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大多数电信运营商把注意力放在了宽带业务市场。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传统电信运营商,正大力进行宽带网络建设,力争在未来的宽带市场上继续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11.
邢小良 《当代通信》2005,(21):43-43
网络宽带化、移动化是未来电信发展的两大趋势。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进行宽带化建设,投资FTTH改善网络的带宽;二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投入3G的运营。相比较而言.固网运营商好像对3G比较热心,而对FTTH较为保守。当然移动通信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重点.不热心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预示着我国将进入互联网宽频时代。无论是对电信运营商还是对广电运营商而言,宽带发展都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情况下,主动有效地应对宽带市场竞争,加快实现网络向全光化演进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宽带市场的领先地位,涉及中国电信未来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固话业务低增长、负增长!固网收入告急,利润增长告急!进入2007年,固话业务下滑态势进一步加剧,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经刻不容缓。宽带,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势头迅猛的新业务,受到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的空前重视,而宽带在城市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渐趋饱和的城市消费市场,宽带未来的增长潜力在何处?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宽带业务的前景如何?广大农民对宽带的需求是否旺盛?农村宽带市场能不能规模启动?怎样有效启动?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本刊记者近期专程赶赴江苏、安徽两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相比,今年世界电信日期间的国内市场显得格外热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两大固网运营商在5·17前后掀起了新一轮宽带角逐. 5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宣雯蓉有幸成为中国电信第1000万个宽带用户.在宣布第1000万个宽带用户诞生的同时,中国电信新的互联网接入品牌"捷入互联INet"也正式启用.据悉,新品牌整合了中国电信原有的16300拨号上网、ADSL、LAN、WLAN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及未来各类接入业务.一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15.
宽带业务增势不减2005年,中国的宽带用户数将继续增长,估计会达到3300万(见图1),继续巩固中国“世界最大宽带接入市场”的地位。在这3300万宽带用户中,中国电信仍占主要市场份额,但中国网通与它的差距将有所缩小,而其它运营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接入方面,ADSL仍将在宽带市场唱主角,但市场占有率估计不会超过80%。图12001-2005年中国宽带用户数宽带上网用户增长突出,超过其他上网用户如拨号上网、专线上网和ISDN上网用户的增长速度。宽带上网用户的增长,也会带动宽带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发展。特别是电信运营商对其它行业的依赖程度不断增…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音市场收入的不断下滑,宽带市场正逐渐成为各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为了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具有丰富管线资源的广电部门也开始慢慢渗透宽带业务市场。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来,移动运营商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发展趋缓。2004年中国电信市场,移动运营商在用户数、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过固网运营商。据美联社报道,全球移动用户已达15亿,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全面超过固网用户。从全世界来看,移动整体超过固定或者局部取代(通话量替代和业务收入替代)固定已成为电信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固定业务已是负增长,电信消费逐渐趋于移动化。固网运营商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固话、小灵通、宽带等主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都面临着新挑战。为避免陷入困境,国内固网运营商应该尽早在逆境中寻求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宽带业务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从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笔者梳理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认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已经来临,并对宽带品牌的整合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移动宽带未来几年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成为推动电信行业增长的新亮点。在运营商对移动宽带业务加速推广、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享受到移动宽带业务的同时,还是有许多问题是值得仔细研究和推敲的,尤其是在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提供一个体验良好、可盈利的移动宽带网络,如何对终端、流量、用户习惯等进行调研和把控,对运营商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4G的商用给业界带来了无限期待,而关于4G对有线宽带的冲击的讨论也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4G时代移动互联网将完全替代有线宽带的观点。笔者认为4G的确对有线宽带产生了重大冲击,但这种冲击是复杂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4G的确对有线宽带的发展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收入效应,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运营商在移动宽带和有线宽带两个市场的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